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①②③④四地所對應的氣候類型正確的是( )

A. ①地中海氣候 B. ②熱帶沙漠氣候 C. ③熱帶草原氣候 D. ④熱帶季風氣候

2.圖中②地所在半島,最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是( )

A. 石油 B. 煤炭 C. 金剛石 D. 鐵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形象的描繪了我國哪一個地區(qū)的景象( )

A. 珠江三角洲地區(qū) B. 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C.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D. 長江中上游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2010年11月12日~27日第十六屆亞運會在廣州舉行。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問題。

1.廣州亞運會期間,地球運行在圖中的 ( )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2.(小題2)廣州亞運會期間,福州晝夜長短的情況是 ( )

A. 晝長夜短 B. 晝短夜長

C. 晝夜等長 D. 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德州市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據(jù)中國地震臺網(wǎng)測定,2015年4月25日14時11分,尼泊爾(28.2°N,84.7°E)發(fā)生8.1 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的原因是( 。

A. 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

B. 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C. 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擠壓

D. 非洲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擠壓. 非洲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擠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德州市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國家與其旅游勝地的組合,錯誤的是( )

A. 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 B. 柬埔寨—吳哥窟

C. 泰國—下龍灣 D. 緬甸仰光—大金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解答題

讀下列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16年4月世界大地震相關信息表。

材料二 世界板塊及震中位置分布圖。

(1)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德國科學家________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基礎上形成的?茖W家發(fā)現(xiàn)了一些事例,證明地球表面處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中,不能作為例證的是(______)

A.在青藏高原上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化石 B.南極洲發(fā)現(xiàn)大量的煤田

C.沖之島漲潮淹沒,退潮露出 D.我國東部海域海底發(fā)現(xiàn)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

(2)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_____板塊。

(3)圖中地震A位于______________地震帶,從震源深度看,地震B(yǎng)比地震A________(填“深”或“淺”),因此破壞力更大。地震C處于________ (填“低”“中”“高”)緯度。

(4)科學家通過測量發(fā)現(xiàn),中國北京與美國華盛頓的距離以每年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約2億年后,中美兩國就會變成近鄰,請解釋原因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學會閱讀地圖是學習地理的最基本的技能。請結合實際完成下列各題。

1.魏晉時代裴秀以一寸折百里編制了《地形方丈圖》,其中“一寸折百里”是指地圖要素中的

A. 圖例 B. 比例尺 C. 方向 D. 注記

2.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顏色的地區(qū)表示的地形類型一般是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

3.下列圖例表示不正確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廣東省揭陽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首詩句所描述的自然現(xiàn)象的主要成因是( 。

A. 地形因素 B. 海陸因素 C. 洋流因素 D. 緯度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江西省南康區(qū)五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當駕駛員不認識路,打開車上的導航地圖,選擇路線,邊看圖邊行駛,可以省時省力,準確到達目的地。車載導航地圖屬于( 。

A. 地形圖 B. 政區(qū)圖 C. 交通圖 D. 氣候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