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根據(jù)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1.讀地球儀模式圖,判斷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
A.m線是赤道,它的長度大約是4萬千米
B.n線是經(jīng)線,它指示南北方向
C.o處為北極點,寫作90°N
D.R島位于低緯度地區(qū)
2.有關經(jīng)緯線的表述,準確的是( )
A.緯線長度都相等,指示東西方向
B.經(jīng)線是與赤道平行的圓圈
C.0°和l80°經(jīng)線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D.經(jīng)緯網(wǎng)就是經(jīng)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wǎng)絡
3.圖中P點的經(jīng)緯度是( )
A.30°、30° B.30°E、30°S
C.30°W、30°N D.30°E、30°N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濟寧市金鄉(xiāng)縣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某島嶼河流分布圖,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島嶼位于( )
A.西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東半球,南半球 D.東半球,北半球
2.甲地的經(jīng)緯度為( )
A.8°N,80°E B.8°N,80°W
C.8°S,80°E D.8°S,8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甲地氣候類型是( 。
A.亞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2.影響丁地氣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緯度 B.經(jīng)度 C.地形 D.洋流
3.這種建筑景觀圖往往出現(xiàn)在圖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有關我國氣候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季風氣候顯著 B.南北溫差大
C.東西降水差異小 D.氣候類型單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近年來,全球氣候有明顯變暖的趨向,原因是( 。
A.太陽輻射加強 B.暖流增強 C.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 D.降水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在分層設色地形圖和衛(wèi)星云圖中,綠色分別表示的是( 。
A.平原,陸地 B.丘陵,陸地
C.山地,海洋 D.盆地,陸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河南省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教學質(zhì)量檢測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2016年,國家海洋局將推進“雪龍?zhí)綐O”“蛟龍?zhí)胶!敝卮蠊こ探ㄔO,確?萍寂d國戰(zhàn)略深入實施。關于兩極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南極地區(qū)被稱為“白色沙漠”,說明淡水資源短缺
B.北極地區(qū)比南極的自然條件更惡劣
C.極地地區(qū)條件惡劣,沒有人類長期定居
D.到南極考察一般選擇在北半球的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河南省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教學質(zhì)量檢測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非洲圖”,下列對非洲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非洲東臨的海洋,甲是印度洋
B.非洲西臨的海洋-乙是大西洋
C.圖中丙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D.A、B、C、D代表的均是熱帶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卷 題型:解答題
讀下面的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中央氣象臺5月30日06時繼續(xù)發(fā)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今天白天,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黃淮大部、江淮大部、山西中部、寧夏北部、新疆南疆盆地、云南中部、廣東中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
(1)由圖可知,我國東部高溫區(qū)主分布在_________平原,該平原主要的糧食作物是_______(春小麥、冬小麥、水稻)。
(2)圖中我國四大盆地中的塔里木盆地也出現(xiàn)了高溫區(qū),它主要位于______氣候區(qū),該盆地蘊藏著豐富的______資源,把該資源運往我國東部地區(qū)的工程是_________。
(3)由圖可知,下列省區(qū)中,不在高溫預警范圍內(nèi)的一組是(______)
A.北京、河北 B.西藏、山東
C.河南、新疆 D.江西、福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