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地無三尺平”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黃土覆蓋,水土流失嚴重
B.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起伏大
C.喀斯特地貌廣布,流水侵蝕作用強烈
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各種地形兼?zhèn)?/p>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四川省2018-2019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世界上火山、地震的分布規(guī)律是:
A.主要分布在大陸的邊緣
B.主要分布在大陸邊緣的島嶼上
C.主要分布在非洲、亞洲、南美洲的熱帶地區(qū)
D.主要分布在環(huán)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在同一緯度地區(qū)有甲、乙兩座山,已知甲山山頂氣溫為16℃,乙山山頂為10℃,則甲山比乙山( )
A. 高1000米 B. 低1000米 C. 高度相同 D. 低1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圖,當太陽光線如①時,此時北半球正值(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卷 題型:解答題
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粵港澳大灣區(qū)是與美國紐約灣區(qū)、舊金山灣區(qū)和日本東京灣區(qū)比肩的四大灣區(qū)之一。
材料二 甲圖、乙圖。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地理事物名稱:
A 特別行政區(qū),B 市,C 海。
(2)甲、乙兩地區(qū)發(fā)展經(jīng)濟共同的有利條件是 。(至少兩點)
(3)近幾年,臺商的投資已由乙地區(qū)向甲地區(qū)轉(zhuǎn)移,試分析其原因。(至少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中國幅員遼闊,區(qū)域差異明顯。讀中國地理四大自然分區(qū)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guān)于圖中①②③三條界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確定③線的主導因素是地勢
B. 確定界線②的主導因素是夏季風
C. ①線與二、三階梯的界線相一致
D. ②線、③線分別與800mm、400mm等降水量線相一致
2.關(guān)于圖中四地區(q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A地區(qū)是我國許多大江大河的發(fā)源地
B. B地區(qū)的河流流量大、汛期長
C. C地區(qū)水稻、油菜、甜菜廣泛分布
D. D地區(qū)基本不受冬、夏季風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2016年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單口徑、高靈敏的巨型射電望遠鏡,位于某省喀斯特洼坑中,約30個足球場大小,被形象的稱作“中國天眼”。
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中國天眼”建在下列哪個省區(qū)
A.黔 B.藏 C.蜀 D.粵
2.“中國天眼”所建地區(qū)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A.所在省位于亞熱帶,有色金屬礦豐富
B.位于四川盆地,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分布廣
C.位于長江干流沿岸,河流流速快水能豐富
D.位于半濕潤區(qū),降水量不多,利于天文觀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福建省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 題型:解答題
圖 a為我省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b是圖a中甲處一座亭子的相片,c是梯田景觀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兩座山峰之間的相對高度約是______。
(2)圖中A的地形部位名稱是______,判斷理由______。
(3)圖b是李寧同學拍攝到圖a甲處一座亭子的相片,其拍攝的地可能在B、C、D三地中的______處。
(4)圖中乙村計劃從河流中引水,①、②兩條引水路線中______更合理,理由是______。
(5)丙、丁兩地適合開墾為梯田的是______地,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福建省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我國最早“迎來日出”的地區(qū)與最遲“送走晚霞”的地點是( 。
①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②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
③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
④曾母暗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