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期間,我國北方城市哈爾濱冰天雪地而南方海南省鮮花盛開,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A. 地形因素 B. 海陸因素 C. 緯度因素 D. 人為因素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四川省實驗學校2018-2019學年八年級3月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題文)從半球位置看,中國位于( 。
A. 西半球、北半球 B. 東半球、北半球
C. 西半球、南半球 D. 東半球、南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聊城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四幅局部等高線地形圖中,有可能發(fā)育河流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9年中考地理復習訓練:世界地理概況 題型:解答題
下面圖表包含以下信息:世界部分地區(qū)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世界人口在不同緯度的分布、亞歐非三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讀圖獲取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亞、非、歐三大洲中,人口密度較大且人口分布較為均勻的是____洲。
(2)亞洲的_____部和_____部人口稠密;亞洲北部B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類型是____;世界人口稠密區(qū)主要分布在(______)
A.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 B.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qū)
C.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 D.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qū)
(4)表中歐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表明歐洲的總人口出現(xiàn)減少的趨勢, 由此帶來的人口問題有___________。
(5)一個大洲一年新增人口數(shù)量=該洲總人口數(shù)×人口自然增長率。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2001年到2002年,亞洲人口增加了約_________億。
(6)A地區(qū)是_______教的產(chǎn)生地,主要語言是_____語。
(7)從圖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能否用人口遷移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分布均勻些,并請闡釋你的理由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9年中考地理復習訓練:世界地理概況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語句中,主要反映地形對氣候影響的是( )
A.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B. 昨夜寒潮來臨,氣溫驟降
C. 臺風“海燕”影響北部灣沿岸城市
D.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9年中考地理復習訓練:世界地理概況 題型:選擇題
讀太陽光直射圖,完成下列問題。
1.這一天北極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
A. 極晝 B. 晝短夜長
C. 極夜 D. 晝夜平分
2.這一天的日期可能是( )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3.關于A點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此地位于南半球 B. 這一天A點晝長夜短
C. A點正是白天 D. A點位于熱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陜西省岐山縣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卷 題型:解答題
讀印度農(nóng)作物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印度以_________氣候為主,特點是__________。
(2)恒河平原東部地區(qū)主要的糧食作物是______,與同緯度其它地 區(qū)相比,該地區(qū)冬季氣溫偏高,試從地形方面分析其成因________。
(3)德干高原西北部主要的糧食作物是_____,該地區(qū)旱澇災害頻繁的原因是________。
(4)近幾年印度__________產(chǎn)業(yè)發(fā)展迅速,其發(fā)源地是_________,發(fā)展條件有____(任舉1條),特點有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陜西省岐山縣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日本多溫泉的原因是( 。
A. 所處緯度位置低,氣候炎熱
B. 島國的地理位置
C. 經(jīng)濟發(fā)達,能源消耗量大
D. 位于板塊的交界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廣西鎮(zhèn)初級平南縣大坡中學2018-2019學年七年級春季學期3月份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 )
A. 溫帶季風氣候 B. 亞熱帶季風氣候
C. 熱帶季風氣候 D. 溫帶大陸性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