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國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地勢特點:______,呈______分布.受地勢影響,我國大多數(shù)河流流向是______,注入太平洋.
(2)第一級階梯地形以______為主;平均海拔______米以上.位于第一級階梯上的盆地是______.
(3)四川盆地位于第______級階梯上;與四川盆地處在同一級階梯的高原自北向南為______、______ 和云貴高原.

解:(1)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西高東低的地勢,使我國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
(2)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3)四川盆地位于地勢的第二階梯上,與四川盆地處在同一級階梯的高原自北向南為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云貴高原.
故答案為:
(1)地勢西高東低;階梯狀;自西向東;
(2)高原;4000;柴達木盆地;
(3)二;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
分析: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第三級階梯繼續(xù)向東延伸到近海海底,其地形稱為 大陸架.西高東低的地勢,使我國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
點評:解答時,根據(jù)剖面圖提供的信息,分析解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地勢特點:
西高東低
西高東低
,呈
階梯狀
階梯狀
分布.
(2)第二級階梯地形以
高原、盆地
高原、盆地
為主.
(3)四川盆地位于
第二
第二
級階梯上,我們所在的冀州市位于
第三
第三
級階梯上.
(4)受地勢影響,我國大多數(shù)河流流向是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注入
太平
太平
洋.
(5)根據(jù)圖中所示的地勢特征,你認為對我國氣候的影響是
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
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地勢特點:
西高東低
西高東低
,呈
階梯狀
階梯狀
分布.
(2)第一級階梯是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高原;平均海拔
4000
4000
米以上.
(3)四川盆地位于
第二
第二
級階梯上;第三級階梯的地形是以
平原
平原
、
丘陵
丘陵
為主.
(4)受地勢影響,我國大多數(shù)河流流向是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注入
太平
太平
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地勢特點:
地勢西高東低
地勢西高東低
,呈
階梯狀
階梯狀
分布.受地勢影響,我國大多數(shù)河流流向是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注入太平洋.
(2)第一級階梯地形以
高原
高原
為主;平均海拔
4000
4000
米以上.位于第一級階梯上的盆地是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

(3)四川盆地位于第
級階梯上;與四川盆地處在同一級階梯的高原自北向南為
內蒙古高原
內蒙古高原
、
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
 和云貴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地勢特點:
西高東低
西高東低
,呈
階梯狀
階梯狀
分布,受地勢影響,我國大多數(shù)河流自
西
西
(選填“東、南、西、北)注入
太平
太平
洋.
(2)第一級階梯地形以
高原
高原
為主;四川盆地位于
級階梯上;第三級階梯繼續(xù)向東延伸到近海海底.
(3)第一級階梯所在地區(qū)最突出的氣候特征是
高寒
高寒
.為了保護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設立的資源保護區(qū)是: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

(4)我國的這種地勢特征有著鮮明的優(yōu)越性,你能舉出兩點嗎?
(1)
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2)
另一方面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
另一方面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圖,回答:
精英家教網(wǎng)
(1)我國地勢特點:
 
 
分布.
(2)第一級階梯地形以
 
 為主;平均海拔
 
米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