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新增加的人口數高達8000萬,相當于一個德國的人口,主要是因為
A. 全球人口基數龐大 B. 人口出生率高
C. 人口死亡率高 D. 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低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粵人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三節(jié) 地球的運動 同步檢測 題型:解答題
(題文)為了鍛煉學生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濱州某中學利用暑假到魯中山區(qū)開展了次登山旅行活動。閱讀材料和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同學們從王村火車站分組出發(fā),設計了三個活動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鍛煉體能;方案二:徒手攀巖,試試膽量;方案三:參觀古廟,尋蹤文化。
材料二:旅行地點的等高線地形圖
(1)方案一中同學們從出發(fā)地點到達大青山,山頂的海拔高度大約是________米以上。
(2)方案二中能開展徒手攀巖,是因為沿途經______(地形部位)。
(3)方案三中同學們去參觀古廟,尋蹤文化。圖中古廟位于王村的______方向,若出發(fā)地到古廟的圖上距離為6.4厘米,它們的實際距離是______千米.
(4)三個方案中,你會建議體力較弱的同學選擇路線_____(填數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某隊同學在山區(qū)迷路,有同學提出沿著溪流走。這個提議可行嗎?說明理由。
(6)旅行途中同學們走訪調查當地居民,繪制了當地二分二至時正午太陽光的照射情況圖
下列①②③圖中最能反映地球運動到左圖B位置時太陽光照情況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粵人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五章第二節(jié)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同步檢測 題型:選擇題
(題文)亞洲的土著居民屬于
A. 黃色人種 B. 白色人種 C. 黑色人種 D. 混血種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粵人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五章第一節(jié) 世界的人口 同步檢測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正確的是
A. 所有國家和地區(qū)都應采取經濟鼓勵、教育普及等方法控制人口的 增長
B. 所有國家和地區(qū)都應該提倡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
C. 法國、俄羅斯等國家鼓勵生育,不利于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
D. 不同國家可以根據自己國情制定相應的人口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粵人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四章第三節(jié) 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 同步檢測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溫帶季風氣候的描述,正確的是________。
① 夏季高溫多雨
② 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③ 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的中緯度地區(qū)
④ 其緯度位置大致為南北緯40°之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粵人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四章第三節(jié) 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 同步檢測 題型:選擇題
“冬季比較溫和,夏季比較涼爽,年降水量比較多,季節(jié)分配均勻”。描述的氣候類型是( )
A. 溫帶大陸性氣候 B. 溫帶海洋性氣候 C. 亞熱帶季風氣候 D. 地中海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粵人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第一節(jié) 陸地與海洋的分布 同步檢測 題型:選擇題
有關大陸架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一般坡度平緩,水深不超過200米 B. 大陸架包含了大陸坡
C. 此區(qū)域海洋生物資源比較貧乏 D. 大陸架一般緊鄰著大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樂陵市2019屆初三復習:發(fā)展與合作 題型:解答題
讀“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四國位置示意圖”和“2010年部分國家或地區(qū)石油生產與消費圖”,回答問題。
(1)圖中所示四個國家,從半球位置來看,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從經濟發(fā)展水平來看,屬于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是_______、_______。
(2)四個國家中,石油能夠實現自給,且有余量的國家是_______。2013年,該國與中國就擴大原油貿易達成重要共識,每年向中國供應天然氣380億立方米,主要采用_____運輸方式。
(3)從圖中可以看出,石油消費量最大國家是________。
(4)島國日本多火山和地震,主要原因是它處于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帶上。
(5)下列有關俄羅斯、日本和美國地理特征的描述,錯誤的是( )
A.三國均瀕臨太平洋和北冰洋
B.俄羅斯是橫跨亞歐兩大洲的歐洲國家
C.日本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
D.美國領土由本土、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