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地理 > 題目詳情

讀圖1和2,回答下列問題.

(1)A所在地是______地形區(qū),理由是______.
(2)本區(qū)屬溫帶季風氣候類形,這種氣候類型的特點是______.
(3)B河徑流量特點是______,為充分開發(fā)利用B河的水資源,擬建一座水電站,請在圖上標出最佳位置.
(4)支流C和D相比,河流短促流急,原因是______.
(5)計劃在甲乙兩地之間修一條公路,a和b兩條路線中,宜選擇哪條路線?理由是______.

解:(1)從等高線地形圖看出,A地地勢四周高,中間低,為盆地.
(2)從該地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看出,其氣候類型的特點是冬冷夏熱,降水集中夏季.
(3)根據(jù)該地的氣候特點,可以知道該地的B河流徑流量特點是7、8月份河水暴漲,進入汛期,冬春季節(jié)是枯水期.水電站應該修建在兩山脊之間.
(4)從等高線地形圖看出,C處處等高線密集,坡陡水急,D處處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水流較慢.
(5)a和b兩條路線中,b路線在同一高度內,坡度較緩,而a路線橫穿山脊,坡度大,因此宜選擇b條路線修一條公路.
故答案為:盆地;地勢四周高,中間低;(2)冬冷夏熱,降水集中夏季;(3)7、8月份河水暴漲,進入汛期,冬春季節(jié)是枯水期;

(4)C處等高線密集,坡陡水急;(5)b;此路線在同一高度內,坡度和緩,而a路線橫穿山脊,坡難度大.
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出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請認真觀察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12?東營)我國縱橫交錯的山脈和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使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讀圖1、2,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序號代表的山脈是:①
太行山
太行山
,②
喜馬拉雅山
喜馬拉雅山

(2)山脈③以東的土地利用類型主要是
耕地
耕地
,以西的土地利用類型主要是
草地
草地

(3)圖1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嶇不平,巖溶地形廣布的是
,該區(qū)域易發(fā)生的山地災害有
滑坡
滑坡
等.
(4)圖2是我國東部某地等高線圖.從因地制宜的角度考慮,下列土地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合理的是
B、D
B、D
(雙選)
A. A地開墾耕地,發(fā)展種植業(yè)B. B地種植花卉疏菜,方便供應城區(qū)
C. C地圍湖造田,擴大耕地面積D. D地發(fā)展海水養(yǎng)殖
(5)根據(jù)聚落的形成與發(fā)展因素,簡要分析E地發(fā)展成為城鎮(zhèn)的優(yōu)勢.
海拔較低,地勢平坦,在河流沿岸,水資源充足
海拔較低,地勢平坦,在河流沿岸,水資源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讀圖1和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精英家教網
材料:“零碳館”的理念是盡可能減少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使用,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零碳館”的建筑頂部擁有眾多隨風靈活轉動的五彩“風帽”.“風帽”利用溫壓和風壓將新鮮空氣源源不斷送入建筑內部,并將室內空氣排出.在通風過程中,建筑同時可利用太陽能和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對進入室內的空氣進行除濕和降溫. 它所需的電能和熱能,可以通過“生物能熱電系統(tǒng)”對餐廳內各種有機廢棄物、一次性餐具等降解而獲得.降解完成后,最終余下的“產品”,還能用作生物肥,真正實現(xiàn)變廢為寶.預計零碳住宅和零碳產品將在未來的五到十年內進入北京尋常百姓家.
(1)“零碳館”是指減少對
 
、
 
、天然氣等能源的利用.因為這些能源在利用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
 
(氣體),使地球大氣升溫,同時引發(fā)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
(2)“零碳館”主要利用的能源有
 
、
 
 
,他們屬于
 
(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
(3)北京大力倡導使用新能源,請在圖2下的橫線上中填出其所利用的新能源名稱.
精英家教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圖1和2,回答下列問題.
精英家教網
(1)A所在地是
 
地形區(qū),理由是
 

(2)本區(qū)屬溫帶季風氣候類形,這種氣候類型的特點是
 

(3)B河徑流量特點是
 
,為充分開發(fā)利用B河的水資源,擬建一座水電站,請在圖上標出最佳位置.
(4)支流C和D相比,河流短促流急,原因是
 

(5)計劃在甲乙兩地之間修一條公路,a和b兩條路線中,宜選擇哪條路線?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