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A地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月,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月。
(2)就南、北半球而言,A地在半球,B地在半球。
(3)A、B兩地的氣候資料與北京市氣候特點相符的是地。從A、B兩地的降水月份分配看,雨季相對集中的是地。

【答案】
(1)1;8
(2)南;北
(3)B;B
【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看出,A地最高氣溫在1月,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8月。第(2)題,由于A地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1月,B地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7月,可判斷A在南半球,B在北半球。 本題考查對氣候資料圖的閱讀、分析能力。判讀南北半球的方法:第(1)題,從圖中可看(1)氣溫最高月若為7、8月份或氣溫曲線圖為凸形,如 ,則該地位于北半球。(2)氣溫最高月若為1、2月份或氣溫曲線圖為凹形,如 ,則該地位于南半球。故答案是:(1)1 8 (2)南 北 (3)B 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南極大陸附近海面顯著的自然景觀是 ( )

A. 北極熊 B. 冰山 C. 沙漠 D. 森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球上最大的緯線圈長約( )

A.4萬千米 B.4萬米 C.6371千米 D.1.5億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水利部部長陳雷2012年3月22日在《人民日報》發(fā)表署名文章強調,中國以占世界6%的淡水資源、9%的耕地,保障了約占全球 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材料二“我國土地利用類型的構成”(圖1)和“今后我國人口和耕地發(fā)展的可能趨勢圖”(圖2).

(1)讀材料一可知,我國淡水資源占世界的%,耕地資源占世界的%,人口約占全球的
(2)讀材料二可知,我國難以利用的土地資源 , 后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的矛盾尤為突出.
(3)今后我國人口發(fā)展的可能趨勢是 , 人均耕地變化的可能趨勢是
(4)目前國家對解決上述問題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在人口方面,把實行“”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耕地方面,把“”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經(jīng)緯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緯線長度都相等,指示東西方向 B. 經(jīng)線相互平行,指示南北方向

C.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 D. 緯線指示南北方向,經(jīng)線指示東西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我國地形分布圖,回答問題:

(1)由圖可知我國地形復雜多樣,面積廣大.地勢西東低,呈狀分布.
(2)地形區(qū)E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稱為“”.
(3)河流②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來自中游的(地形區(qū)).該河進入下游河段,水流緩慢,泥沙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
(4)圖中③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5)圖中D為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暑假期間,玲玲和她的同學到我國不同地區(qū)觀光旅游時拍攝了下列照片。請根據(jù)照片及文字介紹,回答相關問題。

玲玲:領略雪域高原的神奇, 貝貝:奔馳在美麗的草原上,牛羊好

布達拉宮的雄偉壯觀。 似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蓮花!

樂樂:看到一望無際的麥田, 軍軍:徜徉于青山綠水、

聞到了收獲的氣息。 “魚米之鄉(xiāng)”之間。

(1)玲玲所說的“雪域高原”指的是 高原,該地區(qū)突出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是

鐵路的建成,結束了西藏不通火車的歷史。

(2)貝貝看到的美麗草原位于 高原,當?shù)厥俏覈?/span> 族(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區(qū)。

(3)由于自然條件的差異,牧場各具特色,貝貝看到的牧場 ( )

A.山地牧場 B.高寒牧場 C.溫帶草原牧場 D.熱帶草原牧場

(4)樂樂看到一望無際的麥田,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中的 地區(qū),當?shù)氐母仡愋鸵?/span> (旱地或水田)為主,我國的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線大致以秦嶺 河線為界。

(5)軍軍所到的“魚米之鄉(xiāng)”,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中的 地區(qū),該地區(qū)的主要糧食作物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 ( )

A. 柴達木盆地 B. 四川盆地 C. 準噶爾盆地 D. 塔里木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地區(qū)地殼活躍,板塊運動明顯,貝貝作出了一些解釋,不正確的是(  )。

A.地中海處在兩大板塊交界處
B.紅海屬板塊的碰撞擠壓區(qū)
C.阿拉伯半島處在三大板塊的交界處
D.阿爾卑斯山是板塊碰撞擠壓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