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wǎng)讀“黃河流域圖”,水土流失最嚴重和形成“地上河”的區(qū)域分別是( 。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
分析:依據(jù)黃土高原地區(qū)水土流失來解答此題.
解答:解:黃河的中游流經(jīng)了土質(zhì)疏松的黃土高原,這里植被遭到破壞,地表得不到保護,在夏季多暴雨的情況下,出現(xiàn)嚴重的水土流失現(xiàn)象,使的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泥沙被攜帶,到下游河道變寬、流速減慢、泥沙沉積形成高高在上的“地上河”,為了治理黃河的需要,我國已于 2001年建成了小浪底水利工程,它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是治黃的關(guān)鍵性工程,由此可見,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方是中游地區(qū).根據(jù)題意.
故選:C.
點評:考查了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中游地段,中考中常見題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如圖,讀“黃河流域圖”,完成下列要求.
精英家教網(wǎng)
(1)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的發(fā)源地山脈①是
 

(2)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的“海”是指海洋②,該海洋的名稱是
 

(3)黃河水量較大的支流不多,其中支流③是
 

(4)黃河流經(jīng)了四大地形區(qū),其中地形區(qū)④是
 
高原.
(5)黃河上游與中游的分界處⑤是位于內(nèi)蒙古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黃河流域圖完成下題.
精英家教網(wǎng)
(1)“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圖中①是黃河注入的海域,為
 
海.
(2)圖中②為河套平原,它所在的省級行政區(qū)是
 

(3)“人在水下走,船在 天上行”形容的是黃河
 
游的景觀,這里河道泥沙淤積,泥沙主要來自于
 
(填地形區(qū)),因此,治理黃河的關(guān)鍵是
 

(4)在圖中相應(yīng)位置填出:寧夏.
(5)黃河上游、中游的劃分地點是
 
,判斷黃河寧夏段位于黃河的
 
游.
(6)寫出一個你知道的黃河上的水利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黃河流域圖,完成下列問題.精英家教網(wǎng)
(1)“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句中的“天上”指黃河的發(fā)源地
 
 (山脈),這里的“海”指的是
 

(2)圖中①②③④四點附近河段中,水能豐富的是
 
 
.其兩點附近水能豐富的原因是
 

(3)圖中字母A 為
 
山脈),該山脈是華北平原和
 
(地形區(qū))的分界線.
(4)圖中字母C為
 
(城鎮(zhèn)),是黃河上中游的分界點,位于
 
(省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黃河流域圖”和材料A、B,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A:黃河以泥沙多而聞名.古籍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黃河斗水,泥居其七”等來描述黃河的多沙狀況.“跳進黃河洗不清的說法也是形容緩和泥沙.緩和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河流中絕無僅有.
材料B:有關(guān)資料顯示20 世紀70年代以來,黃河入海年徑流量逐漸變小,與此同時黃河下游多次斷流.1997年緩和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紀錄,斷流多達12次,合計226天,斷流里程長達622千米.大河斷流,世界罕見.
(1)圖中數(shù)碼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
水電站或水利樞紐:A
 
  C
 
       主要支流:D
 
  E
 

(2)黃河上游和中游的地點是
 
,圖中數(shù)字代號是
 

(3)黃河有“黃河一害,惟富一套”之說.上游的F
 
平原由于黃河的灌溉,形成了富庶的農(nóng)業(yè)區(qū);“害”主要發(fā)生在黃河的
 
河段.
(4)請根據(jù)以上材料提出兩個地理問題(只提問題,不作答).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黃河流域圖(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的“天”指的是
 
山“海”指的是
 

(2)長江和黃河同時流經(jīng)的。ㄗ灾螀^(qū))有
 

A.西藏   B.寧夏  C.青海   D.四川
(3)有關(guān)黃河的說法正確的是
 

A.因上游荒漠化嚴重,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B.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河段發(fā)生在下游的“地上河”
C.由于黃河水的灌溉作用,使寧夏平原成為我國的“塞上江南”
D.從流量上看是我國的第二大河
(4)治理黃河水患的關(guān)鍵是
 

A.中游治沙   B.開挖河道    C.修建水庫    D.加固堤壩
(5)黃河比珠江長,但水量僅為珠江的
17
,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