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面的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圖中甲處的地形名稱是

【2】量得乙、丙山峰的圖上距離為15厘米,則乙、丙山峰的實地距離是 米。

【3】流經(jīng)王莊和李莊之間的河流,流向為

A西

B.自東北向西南

C.自東向西

D.自西北向東南

【4】A、B兩段河流流速較快的是 ,此段河流流速快的原因是 。

【答案】

【1】鞍部

【2】3000

【3】C

【4】AA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水流較快

【解析】

試題分析:

【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故甲處為鞍部

【2】量得乙丙兩山峰圖上距離為15厘米,則實地直線距離是15厘米×200000=3千米

【3】根據(jù)圖中的指向標判斷,流經(jīng)王莊和李莊之間的小河流向是自東向西流,故選項C符合題意

【4】A、B兩段河流流速較快的是A,因為A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水流較快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沿32°N的截面示意圖,看圖回答下列各題。

【1】這種沿一定方向所做的垂直截面示意圖稱為

A.等高線地形圖

B.地形剖面圖

C.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

D.地形曲線圖

【2】關(guān)于圖中各數(shù)碼表示的地區(qū),下列連線,正確的是

A.①─青藏高原

B.②─塔里木盆地

C.③─華北平原

D.④─南海

【3】這幅圖主要反映了我國自然地理特征中的

A.地形

B.地勢

C.輪廓

D.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形成我國南稻北麥糧食種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 B.地形 C.熱量 D.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解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跨流域調(diào)水 B.節(jié)約用水、防治水污染

C.修建水庫 D.植樹造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黃州某學(xué)校地理興趣小組開展了一次家鄉(xiāng)地理考察,并繪制了等高線地形圖。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

1從他們繪制的地形圖中可以看出

A. 地勢大致西高東低 B.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

C. 甲,乙兩村均位于盆地 D. 乙村的海拔在500~600米之間

2考察小組選擇了①②③④四個觀測點,其中記錄錯誤的是

A. 在①處看到了成片的柑橘園 B. 站在②處看到了甲乙兩村

C. 在③處看到懸崖和北流的河水 D. 到④處考察了河流上游的植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遂寧,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介于東經(jīng)105°03-106°59,北緯30°10-31°10之間。東西寬903公里,南北長1089公里,總面積5300平方公里。東鄰重慶、廣安、南充,西連成都,南接內(nèi)江、資陽,北靠德陽、綿陽,與成都、重慶呈等距三角。

【1】根據(jù)材料,遂寧大致位于下圖中的哪處?

【2】遂寧市位于地球五帶中的

A.熱帶

B.北溫帶

C.南溫帶

D.北寒帶

【3】蘭渝鐵路從蘭州經(jīng)綿陽、遂寧到重慶,其延伸方向是

A由西北向東南

B.由西南向東北

C.由東北向西南

D.由東南向西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日本耕面積小,但稻米的產(chǎn)量已基本自給,其主要的原因是(

①圍海造地,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大大提高

②重視生物技術(shù)和水利發(fā)展,單位面積產(chǎn)量高

③人口密度小,糧食需求量小

④位于季風(fēng)氣候區(qū),有利于水稻的生產(chǎn).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亞洲與非洲之間的分界線是( )

A.烏拉爾山脈 B.蘇伊士運河

C.白令海峽 D.土耳其海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黃土高原區(qū)域簡圖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據(jù)此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①、②、③、④四個黑點所在地形區(qū),按其平均海拔高度從高到低依次排列為

A. ①④③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②①

2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適宜建窯洞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