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國地形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14分)

(1)圖中序號所代表的地形區(qū)名稱是:

①_________高原,②_________高原,③________ 盆地,④_________盆地,⑤_________平原,⑥_________平原。

(2)A為_________山,此山北側(cè)分布著_________盆地,此盆地屬________(溫度帶)。

(3)B為________山,此山麓向東至___________以西,分布著我國的第二大高原。

(4)C為__________山,D為__________山。

(5)由圖上可以看出,新疆的地形呈“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1)①青藏、②黃土、③塔里木、④柴達木、⑤華北、⑥東北

(2)天山、準噶爾、中溫帶

(3)祁連山、大興安嶺

(4)阿爾泰、昆侖

(5)三山夾兩盆

【解析】

試題分析:

(1)從圖上來看,①是位于我國西南方向的我國最高大也是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②是位于黃河南部的黃土高原;③是位于新疆境內(nèi)的天山南部的塔里木盆地;④是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⑤是位于太行山東部的華北平原;⑥是位于我國最北部的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2)從圖上可以看出A是位于新疆境內(nèi)的,又是東西走向的山脈,是天山,天山是新疆兩大盆地的分界線,天山北側(cè)是準噶爾盆地,南側(cè)是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屬于我國的中溫帶。

(3)B山是位于青藏高原東北方向的祁連山,從祁連山以東,一直到大興安嶺以西是內(nèi)蒙古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是我國第二大高原。

(4)C山是位于新疆最北部的阿爾泰山,也是新疆與外國交界的國界山,D是位于青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之間的祁連山。

(5)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新疆的地形北部、中部和南部有山,中間有兩座盆地,形成了“三山夾兩盆”的特點。

考點:本題考查我國地形分布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八上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出路是( )

A.興建水庫 B.節(jié)約、保護水資源

C.跨流域調(diào)水 D.提高水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4-2015學年甘肅省敦煌市八上11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我國南部四個省區(qū),它們依次是( )

A.滇、桂、粵、臺 B.滇、黔、粵、臺

C.黔、桂、閩、臺 D.閩、粵、桂、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5屆重慶市八年級期中測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我國外流區(qū)和內(nèi)流區(qū)河流豐水期都在夏季,原因是( )

A.都受夏季風影響,西部還受夏季增溫的影響

B.夏季普遍高溫,降水較多

C.外流區(qū)受夏季風影響,內(nèi)流區(qū)受夏季氣溫高的影響

D.都受夏季風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5屆重慶市八年級期中測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地區(qū)中,受寒潮影響不大的是:( )

A.華北地區(qū) B.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C.黃土高原 D.青藏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5屆重慶市八年級期末測試卷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夏季風不能到達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原因是( )

A.夏季風被青藏高原擋住了

B.距海遠,盆地周圍高山環(huán)繞嚴密

C.緯度高,冬季風阻擋了夏季風深入

D.海拔太低,夏季風被山嶺層層阻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5屆重慶市八年級期末測試卷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我國的天然魚倉指的是( )

A.南海 B.東海

C.黃海 D.渤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4-2015學年云南省七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讀圖回答。(9分)

(1)地形名稱: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2)下列各地的海拔高度A_________米 B_________米 D_________米 E_________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4-2015學年云南省八上第四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痹斐蛇@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技術(shù)因素

C.水熱及土壤因素 D.季節(jié)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