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文)下圖是南亞地區(qū)農(nóng)作物分布圖,讀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棉花分布在東北部地區(qū)

B. 小麥分布在恒河三角洲

C. 水稻分布在東北部和沿海平原

D. 黃麻分布在印度河平原

C 【解析】南亞地區(qū)以熱帶季風(fēng)氣候為主,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東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qū),小麥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區(qū),黃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地區(qū),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區(qū).故選:C.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單元檢測題 題型:選擇題組

凌汛是指冰壩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劇上升的現(xiàn)象,多發(fā)生于河流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河段。讀圖,回答題。

關(guān)于長江和黃河概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注入黃海

B. 長江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注入東海

C. 在我國黃河含沙量最大,長江汛期最長

D. 長江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段是上游,黃河下游是地上河

D 【解析】 1.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河段,在冬春、秋冬季節(jié)會出現(xiàn)冰阻水流的現(xiàn)象,被稱之為凌汛,有凌汛發(fā)生的河流是黃河,凌汛一般發(fā)生在河流的上游和下游。讀圖可知:從低緯流向高緯的河段是①。故選A。 2.長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自西向東注入東海,長江是我國長度最大、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自西向東注入渤海;在我國黃河含沙量最大,珠江汛期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安徽省2017-2018學(xué)年上學(xué)期八年級地理期末教學(xué)質(zhì)量檢測 題型:選擇題

我國領(lǐng)土最西端在( )

A. 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

B. 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

C. 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D. 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相交處

B 【解析】我國領(lǐng)土的四至點是北至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南至南沙群島海南省的曾母暗沙;東至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是最早迎來日出的地方,西至新疆的帕米爾高原,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人教版2017-2018學(xué)年七年級地理下冊7.3《印度》同步檢測與解析 題型:選擇題

南亞氣溫高,往往形成干旱的原因,除緯度因素外,下列說法可信的是( 。

A. 受暖流的影響,增溫加濕

B. 受盆地地形的影響,熱量不易散發(fā)

C. 受北部山地的阻擋作用,冷氣流不易侵入

D. 地勢高,光照強

C 【解析】試題分析:南亞地區(qū)北有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亞洲中部的冷空氣侵入,因此受地形地勢因素影響,南亞地區(qū)冬季比同緯度地區(qū)氣溫要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安徽省2017-2018學(xué)年上學(xué)期七年級地理期末教學(xué)質(zhì)量檢測 題型:解答題

讀圖并結(jié)合所學(xué)地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甲乙丙丁的經(jīng)緯度:甲   ;乙   ;丙   ;丁   。

(2)甲位于乙的   方向,丁位于甲的   方向,丙位于甲的   方向。

(3)從南北半球看,甲位于   半球;從東西半球看,甲位于   半球。

(4)從地球上的五帶看,甲位于    , 丙位于   。按高、中、低緯度劃分,甲屬于   緯度,丙屬于   緯度。

(5)甲所在的緯線長度比丁所在的緯線長度   (長或短)。

(6)如果在南極點建一座房子,它的四面都朝   (方向)。

(7)夏至日,甲、丁兩點白晝較長的是   

(1)60°E,40°N,120°E,40°N,120°E,20°S,60°E,20°S (2)正西,正南,東南 (3)北,東 (4)北溫帶,熱帶,中,低 (5)短 (6)北 (7)甲 【解析】經(jīng)度往東增大為東經(jīng),反之為西經(jīng);赤道以南是南緯,以北是北緯;從圖中可知甲60°E、40°N;乙120°E、40°N;丙120°E、20°S;丁60°E、20°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安徽省2017-2018學(xué)年上學(xué)期七年級地理期末教學(xué)質(zhì)量檢測 題型:選擇題

世界上最雄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抬升形成的 B. 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抬升形成的

C. 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抬升形成的 D. 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抬升形成的

B 【解析】試題分析: 板塊運動學(xué)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各板塊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運動的形式為碰撞擠壓和張裂.喜馬拉雅山是由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人教版2017-2018學(xué)年七年級下冊地理第十章《極地地區(qū)》單元測試-教師用卷 題型:null

近年來,北極地區(qū)的“白色”面積在逐漸減少,“藍色”面積卻不斷擴大,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A. 海嘯 B. 氣候變暖

C. 板塊的運動 D. 注入的海水增多學(xué)科

B 【解析】試題分析:地球變暖的一個征兆是南北極地區(qū)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藍色海洋面積擴大.跟蹤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間,北極地區(qū)的冰蓋面積縮小了約6%,即每年實際減少約3萬平方千米;冰層的平均厚度也由原來的310厘米減少到180厘米.20世紀90年代以來,南極洲冰山脫離南極大陸的速度與日俱增,南極大陸冰蓋的體積迅速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