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既溝通了東西交通,又產生了巨大水能,這是因為
A. 山區(qū)面積廣大 B.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C. 地形復雜多樣 D. 山脈縱橫交錯,大致呈網格狀分布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湖北省襄陽市老河口2017屆九年級中考適應性考試文綜-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東南丘陵地區(qū)某地區(qū)等高線圖回答:
(1)甲與乙的山頂相比,海拔高的是________;
(2)虛線L1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是________;
(3)B和C地,年降水量較多的是________;因為這里是________;
(4)A地氣溫是24℃,山頂甲處的氣溫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湖北省棗陽市2017年中考適應性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區(qū)域與對應的稱謂相符的一組是:
A. 北京——“東方明珠” B. 長江三角洲“白山黑水”
C. 柴達木盆地——“干旱的寶地” D. 三江源地區(qū)一一“高原濕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實驗學校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A點在C點的________________方向。
A. 正東 B. 正西 C. 東北 D. 東南
2.若C、D兩點之間的球面距離為20厘米,則該地球儀的比例尺大致是( )
A. 1∶100 000 000 B. 1∶200 000 000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全國百強!繉幭你y川市(北塔中學)、銀川景博中學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模擬(一)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長江和黃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發(fā)源于唐古拉山,注入黃海 B. 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最長的支流為汾河
C. 兩河共同流經的省區(qū)是青海省和四川省D、長江上已建成的最大的水利樞紐是小浪底水利樞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廣東省業(yè)考試押題卷(三)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英國下議院2016年12月7日晚投票,以461票贊成、89票反對的壓倒性多數支持首相特雷莎·梅此前提出的英國政府將在2017年3月底前啟動“脫歐”談判程序的計劃。結合區(qū)域氣候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英國所在大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該大洲地形以平原為主 B. 是七大洲里海岸線最曲折的
C. 是面積最小的大洲 D. 該大洲沒有熱帶氣候的分布
2.圖中海峽E的名稱是
A. 馬六甲海峽 B. 白令海峽 C. 土耳其海峽 D. 英吉利海峽
3.下列氣候特征示意圖,能代表上圖中A區(qū)域氣候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關于歐洲西部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農業(yè)以種植業(yè)為主 B. 人口密集,以黑色人種為主
C. 工業(yè)以制造業(yè)為主 D. 此區(qū)國家眾多,且以發(fā)展中國家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廣東省業(yè)考試押題卷(三)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重慶坐擁679公里的上游長江,為護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重慶市委明確并始終堅持“五個決不能”底線,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tài)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tài)屏障。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各題。
1.重慶位于長江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D. 中下游
2.生態(tài)安全關系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長江上、中、下游各河段需要解決的生態(tài)問題是
①水土流失 ②洪澇災害 ③凌汛 ④水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廣東省業(yè)考試押題卷(一)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邊為“我國農村水貧困測度空間格局示意圖”,造成貴州省成為高水貧困地區(qū)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氣候 B. 植被 C. 地貌 D. 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湖南省邵陽縣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三江源指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區(qū),被譽為“中華水塔”。讀三江源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中華水塔”河流豐盈的時期,最可能在(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三江源地區(qū)( )
A. 傣族兒女載歌載舞 B. 綠草如茵,人口稠密
C. 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D. 山高谷深,一山有四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