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亞洲國家中,經濟最發(fā)達的是
A、韓國 B、日本
C、印度 D、印度尼西亞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廣州市中學生小東給網友小新介紹廣州市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情況,小東收集了如下信息,請你結合所學知識,為小東進行合理選擇的
①耕地類型:水田
②熟制:一年二熟或三熟
③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大豆
④主要油料作物:油菜 ⑤主要糖料作物:甜菜
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旅游勝地中,在北京的有( )
①避暑山莊 ②周口店猿人洞 ③頤和園 ④北戴河⑤八達嶺長城 ⑥天壇 ⑦故宮 ⑧中山陵.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⑥⑦⑧
C.②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山區(qū)面積廣大,最適合發(fā)展的經濟產業(yè)是( )
A. 種植業(yè)、牧業(yè) B. 種植業(yè)、采礦業(yè)
C. 旅游業(yè)、采礦業(yè) D. 林業(yè)、工業(yè)制造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南水北調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調水工程,通過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實現(xiàn),看圖回答問題。
(1)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 解決河流的洪澇問題 B. 解決水資源季節(jié)變化大的措施
C. 利用流域間的落差發(fā)電 D. 緩解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
(2)南水北調工程通過 線到達北京,全程明渠只有通過 河時采取地下管道通過。
(3)南水北調的“南水”指的是哪條河流 ,它是我國的第 大河,該河流發(fā)源于 山脈,注入 海,該河上游和中游的界點是 。
(4)中線工程從該河的重要支流 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該支流與干流交匯形成了大城市A 。
(5)讀圖,該河中下游支流眾多,分布著與河流相通的湖泊。隨著近年來人口增長,對耕地的需求增加,湖泊沿岸的人們開始在湖泊中修筑圩垸,造田耕種或建房,使湖泊面積 ,造成湖泊調蓄能力降低。針對上述現(xiàn)象,應采取的措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
(1)從赤道向兩極,氣溫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_______________。變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年平均氣溫高于20 ℃和低于-10 ℃的主要緯度范圍,分別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它們分別位于五帶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溫度帶)。
(3)南半球的等溫線比北半球_______________(彎曲或平直)。
(4)非洲的氣溫大多在________ ℃以上,南美洲的氣溫大多在________ ℃以上。這兩洲大部分地區(qū)位于五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極洲的年平均氣溫低于______ ℃,七大洲中年平均氣溫最低的一洲是________________。
(6)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低緯度氣溫___________,高緯度氣溫__________;同緯度地帶夏季____________(陸地、海洋)氣溫高,冬季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海南從封閉落后的邊陲海島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qū)和唯一的省域國際旅游島。寒假期間,家住北京的小玲開始了海南島之旅,下圖為海南島旅游景點圖。
(1)為了節(jié)省時間,小玲選擇 (交通運輸方式)到達了海南省的省會城市 ,該城市北臨 海峽。
(2)在設計旅游線路時,小玲發(fā)現(xiàn)沿海地區(qū)旅游景點比較多,而且海南島的高鐵呈現(xiàn) 分布特點,交通便利,因此小玲選擇了沿海之旅。
(3)小玲暢游蔚藍的大海,體驗了椰林陽光沙灘。海南以熱帶濱海旅游資源為主,主要是因為 (選擇填空)。
A.四面環(huán)海 B.地形復雜多樣 C.地處五帶中的熱帶 D.河流眾多
(4)小玲參觀了 (自然/人文) 旅游資源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景區(qū)里有宏偉氣派的現(xiàn)代建筑、智能化的會議設施、動靜相宜的高爾夫球場。
(5)在旅游過程中,小玲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文明的現(xiàn)象,作為中學生應該如何文明旅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