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回答

1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名稱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G______

2填出圖中數(shù)字代表的大洋的名稱:

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

3圖中A大洲與C大洲的分界是______,E大洲與F大洲的分界是______。A大洲與E大洲的分界是______。

【答案】

1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白令海峽

【解析】

試題分析:

1讀圖可知:A亞洲,B歐洲,C非洲,D大洋洲,E北美洲,F(xiàn)南美洲,G南極洲;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圖中A為亞洲與C非洲,它們之間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該運河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巴拿馬運河是E北美洲與F南美洲的分界線,該運河溝通了大西洋與太平洋;A亞洲與E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對小莉說:“我在你的東北方.”此刻,小莉在小明的( 。
A.東北方
B.西北方
C.東南方
D.西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與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所描述的地點最吻合的是(

A.(120°E,40°N) B.(120°E,0°)

C.(0°,90°N) D.(0°,4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地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所示景觀的土地利用類型是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建設用地

2該最觀最可能分布的地形區(qū)是

A. 內(nèi)蒙古高原 B. 東北平原 C. 云貴高原 D. 四川盆地

3目前,圖示地區(qū)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A. 草場退化 B. 水土流失 C. 亂砍濫伐 D. 亂占耕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強在學習了中國地理后,在日記中這樣描述其地理位置,你認為正確的是:

A.從東西半球看,我國位于西半球

B.從南北半球看,我國位于南半球

C.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和北寒帶,沒有熱帶

D.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岸,海陸兼?zhèn)?/sp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A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C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

(2)圖中①、②代表的的地形部位是_____ _____,①、② 可能發(fā)育成河流的是__________。

(3)若測得甲、乙兩山頂?shù)膱D上距離為2厘米,則甲、乙兩山頂?shù)膶嵉鼐嚯x是_______千米。

(4)在圖中選擇一處來進行攀巖活動,你認為__________處比較適合。(①、②、C)

(5)甲位于乙的__________方向,圖中B點海拔為__________米,甲山頂?shù)暮0?/span>_________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海陸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辨認圖中數(shù)字序號代表的大洋名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辨認圖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名稱:

A 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3)在世界航海線上,有很多海峽和運河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圖中C、F兩洲的分界線是_______(運河).

(4)面積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填名稱),緯度最高的大洋是______(填名稱).

(5)D、G兩地相比,降水多的是 _________,降水少的是 _________,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氣溫曲線圖及降水柱狀圖(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地氣溫年較差大的是 __地,讀圖可判斷A地位于 __帶,B地位于__帶。

(2)A、B兩地中屬于終年多雨的是__地;冬季多雨的是 __地。

(3)讀圖可判斷A地氣候類型是 __氣候;B地氣候類型是 ___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農(nóng)業(yè)類型與地理區(qū)域組合正確的是( )
A.北方地區(qū)——水田為主的農(nóng)業(yè)
B.南方地區(qū)——灌溉農(nóng)業(yè)
C.青藏地區(qū)——高寒牧業(yè)和河谷農(nóng)業(yè)
D.西北地區(qū)——旱地為主的農(nóng)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