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來自寶島臺灣的農(nóng)產(chǎn)品最可能是( )
A.大米 菠蘿
B.蘋果 梨
C.棉花 甜菜
D.哈密瓜 大豆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南亞》地圖,回答問題。
(1)讀東南亞略圖,根據(jù)圖中字母填寫所代表的地理名稱。
A______洋;B_______海;C_______島;E_______半島。
(2)東南亞包括_______和_______兩大部分,位于_______洲和_______洲、_______洋和_______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美國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根據(jù)圖像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6分)
(1)甲、乙兩幅圖片體現(xiàn)了底特律、舊金山的工業(yè)特色,請把圖片代號填入相應的空格中:__________底特律,________舊金山
(2)美國東北部是著名的鋼鐵工業(yè)基地,根據(jù)圖中信息說明該地發(fā)展鋼鐵工業(yè)的資源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兩點)
(3)乳畜業(yè)需要接近城市眾多的消費市場,A、B兩地適宜發(fā)展乳畜業(yè)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學習區(qū)域地理知識,最常用的方法是綜合法和比較法.綜合法一般是從分析區(qū)域的地理位置入手,逐項研究其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經(jīng)濟、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并將它們綜合在一起,概括出該區(qū)域的地理特征.
某班上地理課時,將同學們分成兩組采用綜合法開展了對美國的研究性學習,擬定了兩個研究課題,A組課題是“美國自然地理特征研究”,B組課題是“美國人文地理特征研究”.請你按要求參與完成兩課題的研究.
下面是兩個小組收集的有關美國的部分資料:
(1)請你根據(jù)兩個小組的研究課題對上述資料進行分類:研究A組課題應選擇________;研究B組課題應選擇________.(填寫資料數(shù)字代碼)
(2)在探究過程中,同學們從圖⑤中發(fā)現(xiàn)美國農(nóng)業(yè)在地域分布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此特點是________.
(3)A、B兩組同學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對“美國的乳畜帶和鋼鐵工業(yè)都分布在東北部的原因”討論熱烈.請你根據(jù)資料分別解釋原因:
乳畜帶:________;鋼鐵工業(yè):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關于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解釋正確的是( )
A. 由亞歐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碰撞形成
B. 由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
C. 由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
D. 由非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形成
【2】圖中甲、乙、丙、丁四地,地殼最活躍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月平均氣溫和月降水量簡表”,完成下列各題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氣溫(℃) | ﹣5 | ﹣2 | 4 | 12 | 20 | 24 | 27 | 24 | 20 | 12 | 4 | ﹣2 |
降水(m) | 10 | 15 | 20 | 25 | 30 | 70 | 190 | 250 | 60 | 25 | 12 | 5 |
(1)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將“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補充完整。
(2)該地最熱月的平均氣溫為_____℃,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為_____℃,該地的氣溫年較差為_____℃,該地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球。
(3)該地月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的月份為_____,按照降雨的季節(jié)分配類型,屬于_____(冬季、夏季)多雨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氣候統(tǒng)計資料圖”,回答下面小題
【1】關于該地說法正確的是
A. 氣溫日較差約為 40 ℃ B. 春季多大風,夏季基本無風
C. 氣溫年較差約為 50 ℃ D. 7、8 月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
【2】該地可能位于
A. 塔里木盆地 B. 華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青藏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