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兩極地區(qū)圖”,完成下面小題

1有關兩極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 )

A.A、B、C代表的大洲分別是歐洲、亞洲、北美洲

B.北極住著因紐特人,耐寒的北極熊和企鵝也生活在這里

C.甲、乙、丙代表的大洋分別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為了保護兩極脆弱的自然環(huán)境,停止一切科學考察活動

2有關南極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科考站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B.科考的最佳時間是北半球的夏季

C.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使得南極地區(qū)沒有生物資源

D.年平均降水量少,淡水資源豐富

【答案】

1A

2D

【解析】

1讀圖可知A大洲位于亞歐大陸西部,是歐洲。B大洲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是亞洲。C大洲位于大西洋以西,因此是北美洲,A正確。北極地區(qū)住著因紐特人,但是北極沒有企鵝,企鵝是南極特有的動物,B錯誤。讀圖可知,甲地是大西洋,乙地是印度洋,丙地是太平洋,C錯誤。為了保護兩極地區(qū)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對兩極地區(qū)的利用僅僅限于和平目的,在科考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D錯誤。故選A。

2讀圖可知,中國的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北,故沒有極晝現(xiàn)象A錯誤。到南極科考的最佳時間是北半球的冬季,因為此時南極地區(qū)氣溫相對較高,白晝時間長,B錯誤。南極地區(qū)氣候終年寒冷,但也有生物資源,代表動物是企鵝。C錯誤。南極地區(qū)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區(qū),但該地區(qū)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D正確。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兩極地區(qū)。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的四大牧區(qū)是指內蒙古、寧夏、西藏、新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河南省省會鄭州是我國哪兩條鐵路的交匯城市

A. 京滬線與隴海線 B. 焦柳線與龍海線 C. 京滬線與滬杭線 D. 京廣線與隴海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包圍的大洲是( )

A. 亞洲 B. 非洲 C. 南極洲 D. 大洋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第24屆廣交會于2018年10月15日至11月4日期間在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分三期舉行。(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即廣州交易會,簡稱廣交會。創(chuàng)辦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是中國目前歷史最久遠、層次最高、規(guī)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采購商最多且分布國別地區(qū)最廣、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被譽為“中國第一展”。)

(1)廣州市是_______(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的省會城市,該省區(qū)瀕臨______(海洋)

(2)圖中臺灣島上的山脈與 _______山脈走向相同,

A、秦嶺 B、橫斷山脈 C、祁連山脈 D、太行山

(3)北回歸線自西向東依次穿過的我國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有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人口總數(shù)是( )

A. 6.02B. 10.32

C. 12.95D. 1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是位于非洲北部的______沙漠,赤道橫貫的______盆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

(2)從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中可以看出,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呈現(xiàn)出以______為對稱軸,______(“南北”或“東西”)對稱分布的特點。

(3)尼羅河和剛果河比較,流量更大的是______,原因是流經區(qū)域主要屬于______氣候,尼羅河的流向______,最終注入______,歷史上尼羅河定期泛濫,原因主要是其上游流經區(qū)域主要屬于______氣候,由______(“干”或“濕”)季所帶來的雨水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綠色消費”的理解,錯誤的是(  )

A. 要求人們購買,使用帶有綠色的物品

B. 盡量使用對環(huán)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 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 盡量使用可再生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西北地區(qū)人口、村鎮(zhèn)、城市集中分布在 ( )

A. 國界線附近 B. 鐵路、公路沿線

C. 大江大河沿岸 D. 高大山脈兩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