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主要的地質(zhì)災害有

A. 寒潮、地震、滑坡

B. 水土流失、大氣污染

C. 地震、滑坡、泥石流

D. 滑坡、臺風、泥石流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8秋中圖版地理七上第3章(復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章末同步測試 題型:解答題

2017年11月25日,全長6500米的“引漢(江)濟渭(河)”工程秦嶺隧洞的出口段順利貫通,為該工程早日通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讀“引漢濟渭”工程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引漢濟渭”工程位于 省, (城市)是該省的行政中心。工程中的漢江、渭河分別屬于我國兩大水系中的 水系和 水系。

(2)跨流域調(diào)水是解決我國水資源 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漢江水量比渭河大的原因是 (從氣候條件分析)。工程建成后,將有利于渭河谷地主要糧食作物 的生產(chǎn)。

(3)秦嶺地處亞熱帶與 帶的交界地帶,且海拔高,氣候 變化明顯,素有“植物薈萃,物種寶庫”之美譽。

(4)漢江谷地冬季氣溫明顯高于我國東部同緯度地區(qū)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重慶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東北三省主要的農(nóng)作物是 ( �。�

A. 冬小麥、大豆、棉花 B. 春小麥、花生、甘蔗

C. 春小麥、大豆、甜菜 D. 冬小麥、玉米、甜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商務星球版八年級地理上冊《2.2.1季風氣候顯著》測試卷 題型:選擇題

我國古代詩詞歌賦中,有許多是描述地理規(guī)律、地理景觀的名詞佳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描述的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的景觀

B.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反映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C.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詩句中的“春風”是指冬季風

D. “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映了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商務星球版八年級地理上冊《2.2.1季風氣候顯著》測試卷 題型:選擇題

以下關(guān)于季風對我國氣候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 我國降水的地區(qū)分布特點是從西北內(nèi)陸向東南沿海遞減

B. 我國季風區(qū)受夏季風影響明顯,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C. 夏季風活動不穩(wěn)定容易導致地震災害

D. 我國的夏季風主要是從陸地吹向海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八年級人教版地理上冊 第二章第4節(jié) 自然災害 練習 題型:選擇題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fā)生最為頻繁的國家之一,每年對我國經(jīng)濟造成的損失達幾千億元人民幣,其中危害最大的是( )

A. 地震 B. 臺風 C. 旱澇災害 D. 泥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八年級人教版地理上冊 第二章第3節(jié) 河流 練習 題型:選擇題

長江和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完成下面小題。

1.有關(guān)黃河、長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上、中游都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B. 兩河均源于青藏高原,干流共同流經(jīng)青、川兩省

C. 都從人口稀疏區(qū)流向人口稠密區(qū)域

D. 針對長江中游河道彎曲、泥沙淤積,洪澇多發(fā),可采取裁彎取直的措施

2.黃河年徑流量660億立方米,長江年徑流量9500億立方米。造成兩者巨大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長江流域多丘陵山地,黃河流域多高原平原

B. 長江流域大部分位于濕潤地區(qū),黃河流域多為半濕潤半干旱地區(qū)

C. 長江流域多紅壤透水性差,黃河流域多黃土多孔隙

D. 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高,黃河流域植被破壞嚴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淄博市2018年七年級暑期命題大賽地理試卷4 題型:選擇題

當前,研學旅行是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在教育部和各地中小學的組織下,已逐步推廣展開。周末,某中學老師組織學生對當?shù)馗浇撵`山開展了一次地理實踐活動。讀靈山等高線圖,有關(guān)本次研學的問題,正確的是( )

A. 小河的流向大體是自北向南

B. 靈山的海拔約850米

C. 從A、B兩點出發(fā)登山峰,最省力的是A,因為它路程短

D. 他們測得靈山正午時刻的溫度為20℃,此時山腳下B點溫度約為2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8地理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檢單元測試 題型:選擇題

當前我國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問題有:( )

①占用基本農(nóng)田發(fā)展林果業(yè)

②濫伐森林,植被減少

③過度放牧,土地荒漠化嚴重

④人口增長過快,浪費和濫占耕地

⑤占用農(nóng)田挖塘養(yǎng)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