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形成于東北的“二人轉(zhuǎn)”一向以歡樂喜慶為特色,這種文藝特點的形成,可能與東北地區(qū)
A. 山環(huán)水繞的地形有關(guān) B. 河流分布有關(guān)
C. 礦產(chǎn)資源豐富有關(guān) D. 物產(chǎn)豐富,衣食無憂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guān)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黃河流域略圖”,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華北地區(qū)是我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qū),為了解決華北等缺水問題,所以國家實施了南水北調(diào)工程。
(1)黃河之水天上來,“天上”指青藏高原的________山。
(2)圖中祁連山的走向是________。甲地分布有我國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
(3)圖中①和②是我國重要的農(nóng)業(yè)區(qū),它們因得益于黃河水的灌溉而成為“塞上江南”, 其中①是________平原。
(4)圖中蘭州、西安、鄭州、濟南等四個城市分布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
(5)結(jié)合所學知識,簡述黃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
(6)緩解華北地區(qū)缺水問題的還有哪些有效途徑?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香港有182家銀行,八成以上是境外銀行,全球100家最大銀行中的85家在香港設有分行,這說明香港是( )
A. 國際貿(mào)易中心 B. 國際運輸中心
C. 國際金融中心 D. 國際信息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區(qū)為我國最大盆地的是
A.AB.BC.CD.D
【2】圖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區(qū)夏季氣溫最低的是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暗室里,用電燈作為光源,照射地球儀,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zhuǎn)運動,如圖所示。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該實驗演示的地理現(xiàn)象是( )
A. 晝夜的更替 B. 四季的更替
C. 晝夜長短的變化 D. 溫度帶的形成
【2】P點此時正處在( )
A. 日出時刻 B. 中午時刻
C. 日落時刻 D. 午夜時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 “某日地球晝夜分布圖(圖A)”和“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圖B)”,完成下列問題。
(1)造成地球晝夜長短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周期約為_____。
(2)圖A所示是北半球___(節(jié)氣),此時太陽光直射緯度是___,地球運行到圖B__處。
(3)圖A所示時刻,北京(116°E,40°N)正值___(白天、黑夜)。當日,北京的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____。這之后的3個月時間里,北京市的白晝將變______(填“長”或“短”),獲得的太陽光熱也將逐漸______。(填“增加”或“減少”)
(4)上圖是北京某中學生記錄的“二分二至日”正午時刻教室內(nèi)的光照情況,其中符合圖A所示這一天光照情況的是______。(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不屬于北美洲的是( )
A. 緯度跨寒、溫、熱三帶 B. 地形分南北三大縱列帶
C. 氣候復雜多樣,只缺少溫帶海洋性氣候 D. 北美原居民為黃種人,現(xiàn)以白種人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10月29日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是繼單獨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進一步調(diào)整完善。結(jié)合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我國勞動人口數(shù)量出現(xiàn)負增長的年份是( )
A.2010年B.2012年
C.2013年D.2014年
【2】我國調(diào)整計劃生育政策主要是因為( )
A.死亡率逐年降低,勞動人口增長率提高
B.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人口增長率降低
C.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現(xiàn)負增長
D.文化教育發(fā)展快,人口素質(zhì)不斷提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北方地區(qū)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 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B. 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
C. 絕大部分地區(qū)位于亞熱帶 D. 以秦嶺—淮河一線與南方為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