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有一瓶標簽腐蝕的溶液A(如圖),某組同學將碳酸鈉溶液與樣品反應,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過濾后得到澄清濾液,同學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 A溶液中溶質(zhì)是什么?

【提出猜想】①CaCl2,②___________.

【查閱資料】CaCl2溶液呈中性.

【設計實驗】同學們設計了如下方案并進行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取少量A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①正確

碳酸鈉與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過濾后的濾液中會有哪些溶質(zhì)?

【提出猜想】小明的猜想:NaCl、CaCl2;小紅的猜想:NaCl;你的猜想:_____

【設計實驗】請設計對“你的猜想”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猜想正確

【思維拓展】為防止標簽被腐蝕,傾倒液體時應注意:_____.

Ca(OH)2; 溶液不變色;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Cl和Na2CO3; 取少量過濾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入鹽酸, 有氣泡產(chǎn)生(或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藍色,或滴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或滴管吸取溶液滴在PH試紙上,測得PH值大于7.1) 標簽向著手心. 【解析】(1). 常見含鈣元素的溶液由氯化鈣或Ca(OH)2溶液; (2). 氯化鈣溶液呈中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石景山區(qū)2018屆初三一;瘜W試卷 題型:實驗題

利用下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已知:Y型管體積(已去除膠塞占的體積)為a mL,注射器中水的體積為b mL。

實驗步驟:檢查氣密性;用酒精燈加熱紅磷至燃燒;反應結(jié)束并冷卻后,讀取注射器中水體積為c mL。

(1)實驗中紅磷和水要足量,目的是______。

(2)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求算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計算式為______。

保證準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b-c)/a×100% 【解析】(1)實驗中紅磷和水要足量,是為了保證準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2)實驗中空氣的總體積為a mL,消耗氧氣的體積為(b –c) mL,則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b-c) mL /a mL×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閔行區(qū)2018屆初三二;瘜W試卷word版含答案 題型:單選題

作綠色能源的是

A. 煤 B. 汽油 C. 氫氣 D. 一氧化碳

C 【解析】清潔能源,即綠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夠直接用于生產(chǎn)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A、煤炭中有碳、氫、硫等元素,因此燃燒時生成的煙塵和二氧化硫都會污染空氣;故選項錯誤;B、石油中有碳、氫、氮、硫等元素,從石油中分餾出汽油和航空煤油燃燒,都會污染空氣,故選項錯誤;C、氫能源的最大優(yōu)點是:生成物只有水,不污染環(huán)境,故選項正確;D、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燃燒時生成二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為除去物質(zhì)中的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選用試劑及操作方法錯誤的是( )

物 質(zhì)

選 用 試 劑 及 操 作 方 法

A

Cu(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再充分反應后過濾

B

O2(CO2)

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后干燥

C

CaCl2溶液(鹽酸)

加入足量的碳酸鈣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

D

CuSO4(FeSO4)

加入過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Cu不與稀硫酸反應,CuO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銅,故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再充分反應后過濾,可將Cu濾出,正確;B、2NaOH + CO2=== Na2CO3 + H2O,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后干燥,可將氧氣中的二氧化碳除去,正確;C、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加入足量的碳酸鈣粉末,將碳酸鈣完全除去,充分反應后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生活中一些常見的食物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強的食物是(  )

A. 西瓜汁(5.3~6.2) B. 蘋果汁(2.6~3.3)

C. 牛奶 (6.3~6.6) D. 雞蛋清(7.6~8.0)

B 【解析】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堿性,pH越大堿性越強;pH等于7,溶液呈中性。A. 西瓜汁(5.3~6.2)呈酸性; B. 蘋果汁(2.6~3.3)呈酸性;C. 牛奶 (6.3~6.6)呈酸性; D. 雞蛋清(7.6~8.0)呈堿性;故上述食物中酸性最強的是蘋果汁。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臨洮縣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

(1)P點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是______.

(3)若將甲物質(zhì)的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海铝姓f法正確的是______.

A.溶劑的質(zhì)量一定變小 B.溶質(zhì)的質(zhì)量可能不變

C.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一定變大 D.溶液的質(zhì)量一定變大

(4)將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都降溫至t1℃時,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

在t1℃時甲、丙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相等. 丙<乙<甲 B 乙>甲>丙 【解析】(1)在溶解度曲線圖上,橫坐標是溫度,縱坐標是溶解度。P點意義是在t1℃時甲、丙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相等;(2)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是丙<乙<甲;(3)飽和溶液是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質(zhì)的溶液叫該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反之為不飽和溶液。所要使固體物質(zhì)的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臨洮縣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把A、B、C三種金屬片分別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C無變化;把A加入B的硫酸鹽溶液中,A表面析出B。則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A. B>A>C B. A>B>C C. C>B>A D. A>C>B

B 【解析】試題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前的金屬能與酸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氣,位置在前的金屬能將位于其后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由題意可知,把A、B、C三種金屬片分別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A、B在氫前,C無變化,說明排在氫后,把A加入B的硫酸鹽溶液中,A表面析出B,說明了金屬的活動性A>B,即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A>B>C,觀察選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qū)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guān)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洗潔精能溶解油污

B. 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C. 硝酸銨溶于水的過程中,溶液溫度降低

D. 燒堿溶液和蔗糖溶液都具有很強的導電性

C 【解析】A、洗潔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將油污乳化,錯誤;B、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是純凈物,不是溶液,錯誤;C、硝酸銨溶于水的過程中,溶液溫度降低,正確;D、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構(gòu)成的,溶液中沒有大量自由移動的離子,水的導電性很弱,蔗糖溶液幾乎不能導電,錯誤。故選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深圳市2018年中考化學模擬試卷 題型:填空題

氟化鈉是某些牙膏的添加劑,能有效預防齲齒,如圖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guān)信息及鈉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則氟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_______,鈉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______(填“得”或“失”)電子,氟化鈉可以用鈉與氟氣(F2)反應制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失 2Na+F22NaF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和題中信息知,氟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9,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等于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等于原子序數(shù);鈉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鈉原子最外層1個電子,小于4,易失去;氟化鈉可以用鈉與氟氣(F2)反應制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Na+F2=2NaF。 點睛∶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等于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等于原子序數(shù)。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小于4,易失去電子,大于4,易得到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