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碳酸亞鐵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受熱易分解生成氧化亞鐵和二氧化碳:在空氣中加熱,則生成氧化鐵和二氧化碳.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模擬煉鐵過程,并測定某樣品中碳酸亞鐵的含量(該裝置氣密性良好,B中氫氧化鈉溶液足量).
實驗過程中,先打開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熱;裝置A中固體質(zhì)量不再減少后,停止加熱,待裝置A冷卻到室溫后關(guān)閉K,實驗測得裝置A中固體質(zhì)量減少了ag,裝置B中液體質(zhì)量增加了bg.
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①的名稱是;
(2)寫出裝置A中發(fā)生的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能判斷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裝置B吸收的依據(jù)是:裝置B的質(zhì)量增加且;
(4)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裝置B吸收,不考慮水的蒸發(fā)且該樣品中所含雜質(zhì)不參加反應,則ab(填“>”“=”或“<”);
(5)D處為收集尾氣的裝置,應選擇裝置(填“甲”“乙”或“丙”)
【答案】
(1)酒精燈
(2)Fe2O3+3CO 2Fe+3CO2
(3)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變渾濁
(4)<
(5)乙
【解析】解:(1)儀器①的名稱是酒精燈,故填:酒精燈;(2)裝置A中發(fā)生的反應有:碳酸亞鐵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鐵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 2Fe+3CO2;故填:Fe2O3+3CO 2Fe+3CO2;(3)判斷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裝置B吸收的依據(jù)是:裝置B的質(zhì)量增加并且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變渾濁,故填: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變渾濁;(4)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A中的質(zhì)量減少是碳酸亞鐵反應,最后變成鐵,所以減少的質(zhì)量是碳酸亞鐵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zhì)量和,而裝置B中增加的質(zhì)量是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不但有碳酸亞鐵中的,也有一氧化碳中的,所以裝置B中增加的質(zhì)量大于A中減少的質(zhì)量,故填:<;(5)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大氣,所以要進行尾氣處理,能收集尾氣的裝置是乙;故選:乙. 故答案為:(1)酒精燈;(2)Fe2O3+3CO 2Fe+3CO2;(3)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變渾濁;(4)<;(5)乙.
(1)根據(jù)儀器的名稱進行分析;(2)根據(jù)反應書寫化學方程式;(3)根據(jù)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4)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5)根據(jù)洗氣瓶的應用進行解答.本題主要考查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二氧化碳的檢驗等,有一定的難度.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廣口瓶中盛有少量飽和澄清石灰水,小試管和U形管均有適量水,現(xiàn)向小試管中注入適量氫氧化鈉固體.請回答:
(1)可觀察到飽和澄清石灰水;原因是氫氧化鈉溶于水(填“放熱”或“吸熱”),而氫氧化鈣的溶解度 .
(2)U形管中a、b液面變化情況是(選填序號).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列實驗裝置圖,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
A.a處固體由黑色逐漸變?yōu)榧t棕色
B.反應過程中可觀察到b處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CO有毒,通常在c處將其點燃或用氣囊收集以防止污染空氣
D.該實驗可驗證CO的還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請根據(jù)圖示回答:
(1)實驗A:傾倒二氧化碳時,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 主要體現(xiàn)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是 .
(2)實驗B:銅片上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3)實驗C:裝置末端酒精燈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zhì)中,按單質(zhì)、化合物、混合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
A.氫氣、可口可樂飲料、氫氧化鈉
B.水、礦泉水、海水
C.氧氣、二氧化碳、空氣
D.鋁箔、澄清石灰水、高錳酸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通過對比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不正確的是( )
A.實驗一可以證明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B.實驗二可以說明鐵生銹的條件是與氧氣和水同時解除
C.實驗三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D.實驗四可以說明物質(zhì)的溶解性與溶劑種類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