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黑火藥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它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黑火藥爆炸的化學方程式是:2KNO3+3C+S→K2S+3R+N2,R的化學式是( 。
A.K2CO3B.COC.CO2D.O2

分析 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KNO3+3C+S=K2S+N2↑+3X↑”,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推測X的化學式.

解答 解: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KNO3+3C+S=K2S+N2↑+3X↑”,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個數(shù)不變,則3X含有6個氧原子、3個碳原子,故X的化學式是CO2
故選C.

點評 本題是運用化學中的基本思想質(zhì)量守恒思想,通過歸納不同物質(zhì)或不同變化過程中相同點和不同點有效地尋找出它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以及融合點和嫁接點,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是某種胃藥的部分標志.胃藥中所含的物質(zhì)能中和胃里過多的胃酸.某患者按標志上的服用方法服藥,服藥三天后病情好轉(zhuǎn).計算患者在三天內(nèi)所服用的此胃藥中(計算結果取整數(shù)):
(1)所含氫氧化鎂的質(zhì)量為4500mg;
(2)理論上可中和胃酸中的HCl的質(zhì)量為5664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1是某個化學反應前、后的物質(zhì)的微觀模擬圖,請根據(jù)圖示回答:
(1)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2)反應前的物質(zhì)屬于混合物(填“純凈物”或“混合物”),反應后的生成物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屬于氧化物;
(3)如圖2表示相應的微觀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D
(4)該化學反應,每生成一個,參加反應的的粒子的個數(shù)比為1:2;
(5)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得到新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是在高溫下用過量的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圖
(1)根據(jù)裝置B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可判斷反應是否開始進行,則B中的試劑是澄清石灰水.
(2)A處排出的氣體中,除沒有排盡的空氣和沒有完全吸收的含水蒸氣的二氧化碳外,還一定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氣體.
(3)寫出大試管中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uO+C$\frac{\underline{\;高溫\;}}{\;}$2Cu+CO2↑;CO2+C$\frac{\underline{\;高溫\;}}{\;}$2CO;.
(4)實驗時酒精燈上加網(wǎng)罩的目的是集中火焰,提高溫度.
(5)為防止從A處排出的氣體對空氣造成污染,應將此處排出的氣體點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中A、B、C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據(jù)圖回答:
(1)t℃時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順序是A>B>C.
(2)將t℃時三種物質(zhì)等質(zhì)量的飽和溶液分別降到0℃時,析出溶質(zhì)最多的是A,無溶質(zhì)析出的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把50℃的75克NH4Cl溶液蒸干,得NH4Cl固體25克,則50℃時,NH4Cl的溶解度為( 。
A.50克/100克水B.33.3克/100克水C.25克/100克水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某同學用如圖裝置進行“探究空氣組成”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將紅磷點燃后放入集氣瓶中,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紅磷劇烈的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2)拔去橡皮塞,迅速將一根燃著的木條伸入瓶中,會看到木條熄滅,說明剩余氣體具有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的性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如圖所示裝置可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對該實驗認識不正確的是( 。
A.紅磷的量不足會影響實驗結果
B.裝置不漏氣是實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將紅磷改為木炭也能得到正確的實驗結論
D.紅磷剛?cè)紵,立即打開彈簧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變化中,構成物質(zhì)的微粒發(fā)生了本質(zhì)變化的是( 。
A.酒精和水的互相混合
B.糖溶解在水中
C.食鹽水蒸發(fā)獲得食鹽固體
D.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變渾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