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實驗室用濃鹽酸(濃度為37%,密度為1.2g/mL的液體)配制100g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稀鹽酸.
其操作步驟是:
a.計算:需要量取濃鹽酸22.5mL.(保留一位小數(shù))
b.量。河靡(guī)格為50mL的量筒量取濃鹽酸倒入燒杯里.(填50或100)
c.溶解:用量筒量取73mL水倒入盛有濃鹽酸的燒杯里,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以便混合均勻.
(注意:寫出計算過程,保留一位小數(shù))

分析 配制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一定的鹽酸溶液的基本步驟:
a.計算,根據(jù)稀釋前后溶質(zhì)的量不變計算濃鹽酸的體積;
b.量取,根據(jù)a的計算選用合適的量筒,量取濃鹽酸;
c.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體積,溶解.

解答 解:用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37%濃鹽酸配制100g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稀鹽酸,操作步驟為:
a.計算:需量取濃鹽酸的體積=100g×10%÷(37%×1.2g/cm3)=22.5mL,所需水的質(zhì)量=100g-22.5mL×1.2g/cm3≈73g,即73mL;
b.量。哼x用規(guī)格為50mL的量筒量取22.5mL的濃鹽酸倒入燒杯中;
c.溶解:用量筒量取73mL水倒入盛有濃鹽酸的燒杯里,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以便混合均勻.
故答案為:a.22.5;b.50;c.73.

點評 該考點的命題方向通過設置實驗情景,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計算出溶質(zhì)和溶劑的質(zhì)量,選用適當?shù)膬x器,配制一定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溶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掌握化學實驗中常用儀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開展化學學習和研究. 請從下列常見儀器圖示中,選擇恰當?shù)淖帜感蛱柼羁眨?br />
(1)可以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的玻璃儀器是I;
(2)鎂條燃燒時,用來夾持鎂條的儀器是A;
(3)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用到的儀器是G;
(4)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試劑的儀器是B;
(5)排水法收集氣體用到的玻璃儀器是CE或CE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5.我市農(nóng)村飲水多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含有較多泥沙、懸浮物和細菌,在把河水飲用水使用之前,通常要進行以下處理:河水→(A)加明礬→(B)過濾→(C)加漂白粉→飲用水.
(1)在A步中加明礬的作用是吸附懸浮雜質(zhì),加速沉降;
(2)能夠消毒殺菌的步驟是C;
(3)可以除去水中泥沙、懸浮物的步驟是B;
(4)經(jīng)上述幾步操作處理后得到的飲用水是混合物(填:“純凈物”、“混合物”),其原因是水中還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用燈帽蓋滅酒精燈的火焰
B.用手拿塊狀固體裝入試管
C.給試管加熱時,可直接在藥品處加強熱
D.用藥匙取一定量的液體藥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寫出下列粒子的符號或符號的意義:
①2個銅原子2Cu、②3個氮分子3N2、③4個氧離子4O2-、④一個氫氧根離子OH-、
⑤5NH35個氨氣分子、⑥2NH4+2個銨根離子、⑦He氦氣、氦元素、一個氦原子、⑧$\stackrel{+2}{Ca}O$在氧化鈣中鈣元素顯+2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9.如圖是利用排水法收集好的某無色氣體.請椐此回答該氣體應具有的物理性質(zhì)(回答兩條即可,能再回答“無色氣體”)不易(或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說明下列微粒中,數(shù)字“3”的含義:
(1)3H2O水分子的個數(shù)為3個    (2)3H氫原子的個數(shù)為3個(3)Fe3+一個鐵離子帶有3個單位的正電荷(4)鋁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3(5)3S2-硫離子的個數(shù)為3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對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底預先留少量水,以防止瓶炸裂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試管口略向下傾斜,以防止冷凝水倒流
C.蒸發(fā)時,必須將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熱
D.過濾時,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斷攪拌以加快過濾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各組儀器,都能用來加熱液體藥品的是( 。
A.試管、量筒、蒸發(fā)皿B.量筒、試管、燒杯
C.試管、蒸發(fā)皿、燒杯D.試管、集氣瓶、蒸發(fā)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