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太原)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Mg、Cu、Fe三種金屬的有關性質時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實驗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Fe+CuSO4=FeSO4+Cu
,該實驗可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Mg、Fe、Cu
Mg、Fe、Cu

(2)實驗二:將實驗一后①、②試管內的物質倒入燒杯中,發(fā)現(xiàn)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一段時間后過濾.濾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Cu
Cu
,可能有的物質是
Fe
Fe
,為了進一步確定可能有的物質是否存在,同學們設計了如下方案: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取少量濾渣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
稀鹽酸
稀鹽酸
沒有氣泡產生
濾渣中沒有鐵
濾渣中沒有鐵
濾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可能是
②⑤
②⑤

①Mg2+;     ②Mg2+、Fe2+;    ③Mg2+、Fe3+;    ④Cu2+、Fe2+;     ⑤Mg2+、Fe2+、Cu2+
分析:(1)根據(jù)方程式的寫法和金屬與鹽反應的條件考慮;(2)發(fā)現(xiàn)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說明鐵在置換銅,檢驗是否存在鐵,是利用鐵與鹽酸反應能產生氫氣,濾液中離子的判斷要看鐵與硫酸銅反應,與硫酸鎂不反應考慮.
解答:解:(1)反應物是鐵和硫酸銅,生成物是銅和硫酸亞鐵,已經(jīng)平了改成等號即可;鐵能與硫酸銅反應說明鐵排在了銅的前面,鐵不能與硫酸鎂反應,說明鐵排在了鎂的后面;
(2)將實驗一后①、②試管內的物質倒入燒杯中,發(fā)現(xiàn)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說明鐵在置換銅,一段時間后過濾.濾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銅,可能有的物質就是鐵,鐵可能反應完了,也可能沒反應完有剩余;由于鐵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所以取少量濾渣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說明含有鐵,否則沒有鐵;由于鐵與硫酸鎂不反應,所以濾液中一定含有鎂離子,又因為通過檢驗發(fā)現(xiàn)鐵沒有剩余,說明鐵參加了反應到了溶液中以亞鐵離子的形式存在,銅離子有沒有不能確定,可能有可能沒有;
故答案為:(1)Fe+CuSO4=FeSO4+Cu; Mg、Fe、Cu;(2)Cu; Fe; 稀鹽酸; 濾渣中沒有鐵; ②⑤.
點評:本題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對濾液中離子的判斷:由于鐵與硫酸鎂不反應,所以濾液中一定含有鎂離子,又因為通過檢驗發(fā)現(xiàn)鐵沒有剩余,說明鐵參加了反應,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所以存在亞鐵離子,鎂離子和亞鐵離子是一定存在的,銅離子不能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太原)某實驗室欲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KNO3溶液,現(xiàn)實驗室只有含少量NaCl的KNO3固體藥品.
(1)查閱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從圖中可得到的一條信息是
20℃時KNO3的溶解度為31.6g
20℃時KNO3的溶解度為31.6g
(合理即可).50℃時,將85.5g固體藥品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KNO3
不飽和
不飽和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將KNO3提純的方法是
降溫結晶
降溫結晶

(2)小明用提純后的KNO3固體配制1000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5%的KNO3溶液,其操作步驟是:計算、
稱量量取
稱量量取
溶解
溶解
、裝瓶貼標簽.經(jīng)檢測,小明所配溶液中KNO3溶質質量分數(shù)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①②
①②

①KNO3固體仍然不純     ②溶解前,燒杯中有少量水
③量取水時,俯視讀數(shù)   ④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3)小紅提出,也可用一定量20℃時31.6%的KNO3溶液稀釋配制5%的溶液,你認為是否可行
不行
不行
(填“行”或“不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太原)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采集了一些大理石樣品,為測定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取樣品6g粉碎成粉末狀置于燒杯中,向其中加入10%的稀鹽酸并不斷攪拌,恰好不再有氣泡產生時(已知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共用去稀鹽酸36.5g.
(1)該實驗中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
(填“能”或“不能”).
(2)用質量分數(shù)為36%的濃鹽酸100g能配制所需10%的稀鹽酸
360
360
g.
(3)計算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結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