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學小組向一定量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加入銅粉和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溶液甲和固體乙,則:

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Mg(NO3)2和Zn(NO3)2

②固體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藍色,則溶液甲一定含有Mg(NO3)2、Zn(NO3)2 和Cu(NO3)2

④向固體乙中滴加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則溶液甲中一定沒有AgNO3和Cu(NO3)2。

上述四種說法正確的個數(shù)為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年山東省濟南市區(qū)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燃燒、滅火的分析錯誤的是

A.篝火晚會將木柴架空使燃燒充分 B.電器著火時可以用水澆滅

C.高樓火災用高壓水槍滅火 D.森林著火開辟隔離帶防止大火蔓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有一包固體,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取2g固體加足量水溶解得到無色溶液M,進行下圖實驗。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白色沉淀a是BaSO4,白色沉淀b是AgCl

B. 可以利用無色濾液檢驗長期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變質(zhì)程度

C. 無色濾液②中的陽離子至少有3種

D. 該固體中一定有NaOH、Na2SO4,可能有NaCl,一定沒有Na2CO3、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生活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瓶 B.純棉圍巾 C.不銹鋼菜刀 D.木制面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年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中考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下圖所示為實驗室 中常見氣體制備、干燥、收集和性質(zhì)實驗的部分儀器裝置(組裝實驗裝置時,可重復選擇)。某學校兩個化學實驗探究小組的同學欲用它們完成各自的探究實驗,試根據(jù)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第一組的同學以石灰石和稀鹽酸為原料,在實驗室制備、收集干燥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 (提示:揮發(fā)出的少量HCI氣體可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吸收)

①所選儀器的連接順序為_____(填寫儀器裝置序號字母)。

②寫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方程式_____。

(2)第二組的同學以過氧化氫溶液為原料(MnO2 為催化劑)制備氧氣,并對某種塑料的組成元素進行分析探究(資料顯示該塑料含C、H、O三種元素),設計的裝置順序為“A→E→B→D→堿石灰干燥管”。

①裝置D中的明顯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

②裝置E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碎屑質(zhì)量為wg,塑料試樣充分燃燒后,測得儀器B的質(zhì)量增加mg,裝置D增重ng,則該塑料試樣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為_____(用分數(shù)形式表示),按上面設計的裝置順序測算出的該塑料試樣中氫元素元素與碳元素的質(zhì)量比與實際值相比將_____ (填“偏小”“偏大” “基本一致”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年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反應類型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A. 置換反應

B. 分解反應

C. 化合反應

D. 復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年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生活中的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蠟燭燃燒 B.鋼鐵生銹 C.燈泡發(fā)光 D.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7-2018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用“”和“”代表兩種不同的單質(zhì)分子,它們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B.該反應有2種生成物

C.每個生成物分子由3個原子構(gòu)成

D.參加反應的“”和“”分子的個數(shù)比是 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百合外國語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現(xiàn)有Cu、CuO、Cu(OH)2三種固體的混合物共20g,將其加入燒杯中,倒入稀H2SO4,恰好完全反應后過濾,測得濾渣質(zhì)量為2.2g,將濾液蒸干后,得到固體質(zhì)量32g,求原混合物CuO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A.49% B.32% C.40% 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