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A. 蠟燭受熱熔化和蠟燭燃燒都是物理變化
B. 植物光合作用和食物變質都是化學變化
C. 石油和煤的綜合利用都是物理變化
D. 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腐蝕性都是化學性質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許昌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段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登山時喝空的礦泉水瓶,擰緊瓶蓋。下山后瓶子變癟,瓶內的氣體分子
A. 個數(shù)減少 B. 質量減小 C. 間隔減小 D. 體積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北省石家莊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一;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現(xiàn)有甲、乙、丙三種金屬,將乙放入甲的硫酸鹽溶液中,無明顯變化;將乙、丙分別放入硝酸銀溶液中,丙表面有固體析出,乙無明顯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在空氣中一定易被腐蝕
B. 將丙放入稀硫酸中一定會產(chǎn)生氣泡
C. 乙在自然界中可以單質形式存在
D. 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畢業(yè)生學業(yè)綜合測試(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歸納不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化學與社會發(fā)展 | B.性質與用途 |
①使用共享單車出行能有效減少碳排放 ②不銹鋼屬于金屬材料 ③銨態(tài)氮肥不能與草木灰同時施用 | ①O2具有助燃性可做火箭發(fā)射的助燃劑 ②CO2不能燃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可用于滅火 ③可燃冰能燃燒可做燃料 |
C.化學與安全 | D.化學實驗中的先與后 |
①進入礦井前要做燈火實驗 ②將燃著的鞭炮丟入化糞池 ③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 CO 中毒 | ①給固體加熱時:先預熱后集中加熱 ②稱量 5g 氯化鈉:先加砝碼后加藥品 ③可燃性氣體燃燒:先驗純后點燃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畢業(yè)生學業(yè)綜合測試(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分類是學習化學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組物質按單質、氧化物、混合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A. 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 B. 氮氣、氯酸鉀、黃銅
C. 石墨、沼氣、石油 D. 臭氧、生石灰、生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四校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聯(lián)考化學試卷 題型:流程題
活性氧化鋅是重要的工業(yè)添加劑,某工廠利用工業(yè)廢酸處理廢棄的氧化銅鋅礦(主要成分為CuO和ZnO,其余成分既不與酸反應,也不溶解于水)制取活性ZnO,進行綜合利用,流程如圖:
請根據(jù)流程圖回答下列問題:
(1)氧化銅鋅礦酸浸前要粉碎成細顆粒,其目的是_____。
(2)氧化銅鋅礦中加入廢硫酸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3)若在實驗室進行操作Ⅰ所需的玻璃儀器有玻璃棒、燒杯和_____,濾渣的主要成分為_____(填化學式)
(4)Zn(OH)2CO3與稀鹽酸反應會生成一種鹽類物質,其化學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四校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聯(lián)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操作、現(xiàn)象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選項 | 操作 | 現(xiàn)象 | 結論 |
A | 打開濃鹽酸瓶蓋 | 冒出白色煙霧 | 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 |
B | 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鹽酸 | 沒有明顯現(xiàn)象 | NaOH和鹽酸不反應 |
C | 把MnO2加入過氧化氫溶液中 | 快速產(chǎn)生氣泡 | MnO2能增加O2的產(chǎn)量 |
D |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 | 溶液變成紅色 | CO2與水發(fā)生反應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四校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聯(lián)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用水為原料制取氫氣 B. 用空氣為原料制取氧氣
C. 用石灰石為原料制取生石灰 D. 用石墨為原料制取金剛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安陽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三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有一包Mg和MgO的混合物共12.8g,與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48g,則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為( 。
A. 9.6 g B. 3.2 g C. 2.4 g D. 1.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