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發(fā)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碘-131外泄.放射性碘-131會造成人體損傷.請回答問題:
(1)碘-131原子的原子核帶53個單位的正電荷,則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
 
;
(2)我國在極少數(shù)地區(qū)也檢測到極少量的碘-131,說明微粒是
 

(3)碘片中的“碘”指的是
 
(選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考點:原子的有關數(shù)量計算,利用分子與原子的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元素的概念
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分析:(1)根據(jù)原子核帶53個單位的正電荷,在原子中質子帶正電,利用原子中質子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來解答;
(2)根據(jù)在一些極少數(shù)地區(qū)也檢測到極少量的碘-131,則說明微?梢赃\動到偏遠的地方,利用微粒的性質來解答;
(3)根據(jù)碘片中碘的存在形態(tài)來分析.
解答:解:(1)因該原子的原子核帶53個單位的正電荷,則質子數(shù)為53,且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則核外電子數(shù)為53,故答案為:53;
(2)由在不同的地方都可以檢測到碘-131,則說明該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從一個地方能運動到另一個地方
(3)因碘片中的碘是以碘酸鹽的形式存在的,則碘是指碘元素.
故答案為:(1)53;(2)不斷運動的;(3)元素.
點評:本題屬于信息習題,學生應學會利用信息中的關鍵性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來解答問題,較好的考查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用化學用語表示:
(1)鈉原子
 
;(2)硫酸根離子
 
;(3)+3價的鋁元素
 

(4)2個水分子
 
;(5)氧化鎂
 
;(6)氬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
A、含碳的物質充分燃燒會生成CO2,燃燒生成CO2的物質一定含碳元素
B、離子是帶電荷的微粒,帶電荷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C、水能滅火,酒精著火立即用水澆滅
D、分子可以構成物質,物質一定是由分子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圖是氣體粒子的示意圖,圖中“”和“”分別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純凈物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用化學式填空:金屬活動順序中,最活潑的金屬是
 
,天然界最硬物質的化學成分是
 
,工農業(yè)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溫度計中液態(tài)的金屬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你認為下列變化的事實和相應的解釋不一致的是(  )
A、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的體積小于100毫升,是分子之間有間隔
B、敞口放置的濃鹽酸逐漸變稀,是由于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C、溫度計中的水銀(汞)熱脹冷縮,是由于原子本身的大小發(fā)生了變化
D、水通電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

請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鈣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
 
;D中的X為
 
;
(2)①、②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
 

(3)A、B、C、D結構示意圖中,屬于同種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
(4)A粒子的化學性質與B、C、D中哪一種粒子的化學性質相似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與生活、生產、科技發(fā)展息息相關.
(1)煤、天然氣和
 
通常稱為化石燃料.
(2)“霧霾”天氣與大氣中含有大量PM2.5(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有關.下列做法有助于減少霧霾天氣的是
 
(填字母序號).
A.校園內垃圾就地焚燒          B.機動車采取限行措施C.節(jié)日里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3)溫泉中含有的鈣、鎂、鈉、硫等礦物質對人體具有保健及美容的作用,這里的“鈣、鎂、鈉、硫”指的是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4)硅酸鈉(Na2SiO3)可用作黏合劑和防火材料,其中Si元素的化合價為
 

(5)氮氣常用于糧食的保護氣是因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水作試劑,不能加以區(qū)別的一組物質是( 。
A、生石灰   食鹽   氫氧化鈉
B、汽油     酒精   濃硫酸
C、無水硫酸銅   碳酸鈣   碳酸鈉
D、氯化鈉    氯化鉀    氯化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