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4分)下圖所示是鐵絲(圖1)和硫(圖2)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試回答下列問題:

(1)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鐵絲的一端要系一根火柴的原因是 ,集氣瓶底部鋪一層水的目的是 。

(2)硫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產生 火焰;圖1和圖2在集氣瓶底部鋪一層水的目的 (“相同”或“不相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2018屆中考模擬化學卷 題型:簡答題

A、B、C、D、E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其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請依據(jù)轉化關系圖,寫出符合要求的一組答案。

(1)若反應①為置換反應,且A為單質,則C為____,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2)若反應①為中和反應,反應②無明顯變化,反應③有沉淀生成,A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則A的名稱是_____,E的化學式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北省秦皇島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10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實驗時用剩的藥品放回原瓶

B. 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

C. 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應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D. 實驗時,若液體藥品的用量沒有說明時,應取1mL—2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同步練習:第六單元 課題3 第1課時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題型:填空題

“二氧化碳”氣體是一種奇妙的物質。請根據(jù)你的知識和經驗回答下列問題:

(1)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 ,可是空氣中卻不能沒有二氧化碳,因為它是 的重要原料之一。

(2)近年來科學家發(fā)現(xiàn)空氣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 (填序號)。

A.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強

B.實驗室逸出的CO2增多

C.森林綠化面積銳減,使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作為能源

(3)空氣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增加所導致的后果稱為 ,于是科學家提出我們應該提倡低碳生活,你認為下列措施屬于低碳生活的是 。

A.上班座公交車或騎車減少私家車的使用 B.大量砍伐樹木建造房屋

C.用太陽能燒水 D.紙張雙面使用

(4)二氧化碳的用途很廣泛,例如:能滅火,是因為不能燃燒, ,

(5)現(xiàn)有兩瓶等體積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下列實驗用品能夠將它們區(qū)別開來的有

(填序號)。

①帶火星的木條 ②燃著的木條 ③水 ④澄清石灰水 ⑤紫色石蕊試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同步練習:第六單元 課題3 第1課時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題型:選擇題

自然界大氣里二氧化碳氣體產生途徑很多,下列不是大氣里CO2產生途徑的是( )

A.動植物的呼吸 B.礦物燃料的燃燒

C.動植物尸體腐敗 D.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阜陽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在進行“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時,某同學制得的氧氣不純。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時,集氣瓶裝滿水

B.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O2時,導管伸入到集氣瓶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時,導管口冒出氣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滿后,在水下蓋上玻璃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阜陽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題

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是合作發(fā)展的理念和倡議,古絲綢之路將我國的發(fā)明和 技術傳送到國外.下列古代生產工藝中主要體現(xiàn)物理變化的是( )

A.糧食釀酒 B.紡紗織布 C.曬制瓷器 D.冶煉生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同步練習:第5章 第3節(jié) 金屬防護和廢金屬回收 題型:選擇填充題

用金屬的性質解釋有關事實,不正確的是( )

A. 因為鐵比銅活潑,更易生銹,所以古代銅器比鐵器更容易保存至今

B. 因為鋁制品能形成致密的保護膜,所以不能磨損鋁的表面

C. 因為鐵易生銹,所以常在鐵器表面覆蓋油漆

D. 因為鐵比鋅活潑,所以常將鋅鍍在鐵表面,以保護鐵不受腐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同步練習:第四單元 課題2 水的凈化 題型:選擇填充題

有人用下列方法除去硬水中可溶性鈣、鎂物質,以降低水的硬度。你認為可行方法是( )

A. 煮沸 B. 靜置 C. 過濾 D. 加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