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研發(fā)的“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fā)光二極管技術”獲得2015年國家技術發(fā)明一等獎。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圖是鎵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鎵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所對應的元素與鎵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的是 (填序號);

(2)氮化鎵(GaN)中鎵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則氮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

(3)傳統(tǒng)制備氮化鎵的化學原理是:GaCl3+NH3GaN+3X,其中X的化學式為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八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化學的看法錯誤的是( )

A.化學的發(fā)展必然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

B.化學會在環(huán)境保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C. 化學可以為人類研制新能源

D化學可以為人類研制新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云南省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符號中,表示2個氯原子的是

A. Cl2 B. 2Cl2 C.2Cl D.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九年級11月質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今有60g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的NaNO3溶液,欲將其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增大一倍,應采用的方法是

A.把溶劑蒸發(fā)掉一半 B.加入6gNaNO3晶體

C.把溶劑蒸發(fā)掉30g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西省九年級上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為確定某大理石樣品的純度,某興趣小組進行如下實驗:稱取該大理石(雜質不參加反應)加入燒杯中,向其中逐漸加入稀鹽酸至完全反應。反應結束后,稱量燒杯及其中物質的總質量(溶解的氣體忽略不計),有關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燒杯

大理石

稀鹽酸

反應后燒杯及其中物質總質量

質量(克)

90

8.5

50

145.2

(1) 實驗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為_________。

(2) 求該大理石的純度。(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精確到0.1%)

實驗中若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會使實驗結果偏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西省九年級上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現(xiàn)有CH4和C2H6(乙烷)組成的可燃性混合氣體,該混合氣體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可能是( )

A.25% B.20% C.23% D.小于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西省九年級上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的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西省九年級上月考二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對于下列幾種化學符號,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①H ②H2O ③Cu ④P2O5 ⑤H2O2 ⑥NaCl

A.能表示一個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質組成的化學式是②③④⑤⑥

C.②⑤的組成元素相同,化學性質也相同

D.④中的數(shù)字“5”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九年級上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保護空氣,提倡“低碳”,減少溫室效應,是我們必須關注的問題?茖W家正在研究如下圖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環(huán)體系。

(1)從圖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二氧化碳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

B.利用降溫、加壓將二氧化碳分離是化學變化

C.二氧化碳與氫氣在復合催化劑下反應產(chǎn)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氣、汽油、甲醇等物質燃燒都有二氧化碳產(chǎn)生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與水作用產(chǎn)生的亞硫酸(H2SO3)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硫酸(H2SO4)的緣故。該氧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綠色化學”的特點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條件下,一氧化碳和氫氣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應,若只生成一種產(chǎn)物就能實現(xiàn)“零排放”,符合這一要求的產(chǎn)物是 (填字母序號)。

A.甲醇(CH4O) B.甲醛(CH2O) C.乙醇(C2H6O) D.乙醛(C2H4O)

(4)該流程中可以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是 ,這樣做有利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