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氣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沒有燃燒的原因是( )
A. 酒精是液體 B. 酒精揮發(fā)的太快
C. 沒有與氧氣接觸 D. 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硝酸銨是一種常見的氮肥。不純的硝酸銨(NH4NO3)樣品中氮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36%,則此硝酸銨(NH4NO3)中混入的一種雜質(zhì)是( )
A.NH4HCO3 B.(NH4)2SO4 C.CO(NH2)2 D.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在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0.03%
B.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人呼吸
C. 過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會導致溫室效應
D.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進行如下操作,能夠觀察到紙花變紅的是 .
下列A、B是探究物質(zhì)性質(zhì)的實驗:
二氧化碳是否可以溶于水,很難直接觀察到現(xiàn)象,可以通過A中塑料瓶 的變化來間接感知.同樣,研究氫氧化鈉溶解于水時是吸熱還是放熱,可利用密閉的廣口瓶內(nèi) 的變化引起U形管內(nèi)水位的變化,若 (填a或b)處的水位升高,則是放熱.
(3)一包黑色粉末可能是由氧化銅和碳粉中的一種或兩種物質(zhì)組成,某學?茖W小組為確定其成分,取少量該黑色粉末于燒杯中,加入過量稀硫酸,充分攪拌后觀察.下表是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與對應結論,請你填寫下表中空白處的相關內(nèi)容:
現(xiàn)象 結論
含CuO、C
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有黑色不溶物 只含
通過實驗及分析,確定該粉末為氧化銅和碳粉混合物,為了進一步探究它們的性質(zhì),探究小組又利用這種混合物補充做了如圖所示實驗:
①試管a中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氧化銅和碳反應屬于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③最能說明a試管中氧化銅和碳已完全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環(huán)境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人們的關注.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 煤 B. 沼氣 C. 氫氣 D. 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與化學知識相符合的是( 。
A. 汽油中加入乙醇可節(jié)省石油資源,減少污染
B. 酸雨主要是由于農(nóng)村使用農(nóng)藥和化肥造成的
C. 用水滅火是因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D. 塑料是天然有機材料,對環(huán)境沒有不良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密切.請回答:
(1)據(jù)報道,我國從緬甸引入的天然氣管道已鋪設到河池市,天然氣與沼氣都是比較清潔的燃料,沼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學式).
市場上出售的“加碘食鹽”、“高鈣奶粉”等食品,這里的“碘”、“鈣”是指 (選填“單質(zhì)”或“元素”或“原子”).
(3)小林發(fā)現(xiàn)昨天洗好的鐵鍋底浸水處生銹了,生銹的原因是由于鐵與空氣中的 和 等共同作用的結果.炒菜時,鍋內(nèi)熱油著火,小林立即蓋上鍋蓋,火就熄滅了,其原理是 .
(4)人的胃液里含有適量鹽酸,可以幫助消化,胃液的PH 7.
(5)粽子是河池各民族喜愛的一種食品,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豬肉、蘇打、蒜葉等,其中富含蛋白質(zhì)的原料是 .
(6)下列生活用品由有機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填字母).
A.不銹鋼水龍頭 B.尼龍襪子 C.木制椅子 D.純棉毛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家庭用煤經(jīng)過從“煤球”到“蜂窩煤”的變化,其目的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熱值
B. 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C. 提高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D. 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合作學習小組討論辨析以下說法:①純凈水和礦泉水都是純凈物;②用活性炭可將硬水進行軟化;③太陽能、風能和天然氣都是可再生能源;④霉變的大米(含有黃曲霉毒素)只要洗干凈就可放心食用;⑤合金比組成合金的純金屬強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蝕性能更好;⑥回收利用廢舊金屬不僅可以節(jié)約資源,而且可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其中正確的是
A. ⑤⑥ B. ③⑤⑥ C. ② ④⑤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