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表示的是一些物質(zhì)在常溫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問題:
(1)廚房清潔劑呈 性,在少量廚房清潔劑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呈 色。
(2)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 (填“強”或“弱”)。
(3)測量蘋果汁pH時,pH試紙是否需要先用蒸餾水濕潤 (填“是”或“否”)。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第十一單元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 題型:選擇填充題
現(xiàn)有下列試劑供選擇:①石灰水、②食醋、③食鹽水、④純堿溶液、⑤燒堿溶液。為了檢驗貝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應該用到的試劑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⑤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魯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第七單元 第二節(jié) 堿及其性質(zhì) 題型:信息分析題
化學反應常伴隨能量的變化,如圖所示,在裝有水的燒杯中放入一定質(zhì)量的生石灰固體,反應片刻后可觀察到玻璃管中的有色液體柱將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變”),請寫出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化學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單元測試(二) 溶液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在盛冷水燒杯中放入甲、乙兩支試管(試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該溶液的溶質(zhì)),若使甲試管中晶體減少,乙試管中晶體增加,需向燒杯中加入的物質(zhì)是( )
A.氯化鈉 B.氫氧化鈉 C.冰塊 D.硝酸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第十單元 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題型:簡答題
為測定某鹽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往20 g 40%的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逐滴加入該鹽酸,加入鹽酸的質(zhì)量與燒杯中溶液pH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
(1)所用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為________g。
(2)當?shù)渭欲}酸到圖象中B點時,燒杯中溶液的溶質(zhì)是________(填化學式)。
(3)計算該鹽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第十單元 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題型:探究題
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嗎?三位同學為探究此問題進行了下列實驗:
(1)甲同學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隨著硫酸的加入,燒杯中溶液溫度與加入硫酸體積之間的變化關(guān)系如甲圖所示.本實驗選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選用NaOH固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按乙圖裝置進行實驗,其中的澄清飽和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學按丙圖實驗,可以根據(jù)_____________的現(xiàn)象也能證明中和反應是放熱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第十單元 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題型:填空題
在學習“酸堿中和反應”時,老師給大家變了一個魔術(shù)——使“水”變色的杯子。操作過程及現(xiàn)象如圖所示。
老師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種無色液體,無色的“水”是事先用兩種無色溶液混合而成的。請回答下列問題:
(1)“空杯子”內(nèi)涂抹的物質(zhì)可能是 溶液。
(2)此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能是 。
(3)最終溶液為無色,能否說明該溶液一定呈中性? (選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下冊化學同步練習:單元測試(五) 化學與生活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聚乙烯塑料很難自然分解 B.淀粉[(C6H10O5)n]中O和H元素質(zhì)量比是8∶1
C.人體需要的維生素可以從蔬菜水果中獲得 D.海鮮食品可用甲醛溶液浸泡以保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九年級人教版化學下冊期末測試 題型:選擇題
比較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生鐵比純鐵硬,故黃銅比純銅硬
B.燒堿屬于堿,故純堿也屬于堿
C.金剛石很硬,故石墨也很硬
D.氫氧化鋁可治療胃酸過多,故氫氧化鈉也可治療胃酸過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