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文)如圖是水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結構模型。
(1)甲、乙兩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__;從微觀結構分析,該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
(2)甲、乙兩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____;從微觀結構分析,該變化后物質的化學性質________(填“發(fā)生了”或“未發(fā)生”)改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分子沒有變化,分子間隔變大甲發(fā)生了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變化 【解析】 (1)從水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結構模型可以看出,乙中水分子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2)從水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結構模型可以看出,甲中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變化,屬于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中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改變,故物質的化學性質也發(fā)生了改變。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淄博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20℃時,某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水溶液,經歷如下變化( )
下列說法你認為正確的( )
A. 溶液甲是飽和溶液
B. 20℃時,該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是40g
C. 溶液丙若蒸發(fā)10g水,析出的晶體一定大于4g
D. 溶液乙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小于溶液丙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B 【解析】 A、溶液甲析出晶體后得到溶液乙,故溶液乙是飽和溶液,該溫度下溶液乙再蒸發(fā)10g的水析出4g的晶體,二溶液甲蒸發(fā)10g 的水只析出2g的晶體,故說明溶液甲是不飽和溶液,故錯誤; B、20℃時,10g水中最多能溶解4g的該物質,故20℃時,該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是40g,故正確; C、溶液丙是飽和溶液,20℃時,溶液丙若蒸發(fā)10g水,析出的晶體一定等于4g,故錯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上 化學第一單元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課時練 題型:科學探究題
小華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人體呼出的氣體是否比吸人的空氣的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探究。操作及現(xiàn)象如下:
(1)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小華得出的結論是____。
(2)小華通過查閱資料得知,二氧化碳含量變化是因為吸人的空氣在人體內的肺泡內與血液、組織細胞之間發(fā)生了____交換。
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氣體 【解析】 (1)通過實驗現(xiàn)象,通入呼出氣體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通入空氣的澄清石灰水沒有明顯變化,說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2)二氧化碳含量變化是因為吸人的空氣在人體內的肺泡內與血液、組織細胞之間發(fā)生了氣體交換。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上 化學第一單元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課時練 題型:單選題
實驗成功的重要保證是在了解實驗目的的基礎上( )
A. 小組討論 B. 仔細觀察 C. 掌握最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 D. 如實記錄
C 【解析】 小組討論,仔細觀察和如實記錄在做實驗的過程中非常的重要,而實驗成功的重要保證是在了解實驗目的的基礎上掌握最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如果最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不正確可能會導致實驗的失敗等后果。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上 化學第一單元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課時練 題型:單選題
有關蠟燭燃燒時的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
A. 蠟燭燃燒時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 蠟燭燃燒放出熱量、發(fā)出黃色火焰
C. 在蠟燭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燒杯內壁有白煙
D. 蠟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B 【解析】 A、蠟燭燃燒時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反應現(xiàn)象而是生成物,故A錯誤; B、蠟燭燃燒放出熱量且發(fā)出黃色火焰能通過感官器官感覺到,故B正確; C、因為蠟燭燃燒生成水,在蠟燭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燒杯內璧有水霧產生,故C錯誤; D、因為在沒驗證前我們不知道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應說蠟燭燃燒生成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故D錯誤; 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第3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單元測試 題型:填空題
用化學用語填寫下列各空:
(1)2個氫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
(3)2個鈉離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離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HN2Na+O2- 【解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所以2個氫原子,就可表示為:2H;(2)空氣中各成分及體積分數(shù)為: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氣和雜質:0.03%,所以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其符號為:N;(3)根據(jù)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第3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單元測試 題型:單選題
考古工作者通常用測定某些文物中碳-14的含量來推測文物的年代。碳-14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6,相對原子質量為14。下列關于碳-14原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質子數(shù)為6
B. 電子數(shù)為8
C. 中子數(shù)為6
D. 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之和為12
A 【解析】 A、因質子數(shù)等于電子數(shù),質子數(shù)為6,則電子數(shù)為6,說法正確,故A正確;B、由碳-14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6,根據(jù)質子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則電子數(shù)為6,說法錯誤;故B不正確;C、由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之和為14,質子數(shù)為6,則中子數(shù)為14-6═8,說法錯誤;故C不正確;D、因核電荷數(shù)為6,根據(jù)質子數(shù)等于核電荷數(shù),則質子數(shù)為6,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之和為14,說法正確;故D不正確。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人類的進步離不開化學的貢獻。下列有關化學史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拉瓦錫用紅磷燃燒的實驗證明了氧氣約占空氣總質量的五分之一
B. 阿伏加德羅等科學家研究得出結論: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組合是化學變化的基礎
C. 我國化學家侯德榜發(fā)明了“侯氏制堿法”
D. 英國科學家波義耳最早發(fā)現(xiàn)使用“石蕊”酸堿指示劑
A 【解析】 A、拉瓦錫用紅磷燃燒的實驗證明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故A說法錯誤;B、阿伏加德羅等科學家得出結論: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組合是化學變化的基礎,故B說法正確;C、我國著名實業(yè)家侯德榜發(fā)明了制取燒堿的“侯氏制堿法”,故C說法正確;D、英國科學家波義耳最早發(fā)現(xiàn)使用“石蕊”酸堿指示劑,故D說法正確。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昌平區(qū)2018屆九年級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種物質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A. 干冰作冷凍劑 B. 硫酸用于除鐵銹
C. 氧氣用于供給呼吸 D. 小蘇打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A 【解析】 A、干冰作冷凍劑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質--升華時能夠吸熱,故選項正確;B、硫酸用于除鐵銹是因為硫酸能與氧化鐵反應,利用了硫酸的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C、氧氣供給呼吸是利用了氧氣的化學性質--具有氧化性,故選項錯誤;D、小蘇打用于治療胃酸過多,是因為鹽酸能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等,利用了鹽酸的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