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實驗示意圖.
(1)實驗時,取下橡皮塞,點燃紅磷迅速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橡皮塞,待反應結束裝置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2)若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號).
A.使用的紅磷量不足 B.裝置氣密性不好 C.實驗中彈簧夾沒有夾緊
(3)實驗后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分析實驗結束后,可推測出氮氣的一些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請各寫一條:①物理性質(zhì) ;②化學性質(zhì) .
(4)若將紅磷換成蠟燭,該實驗 (填“能”或“不能”)成功,原因是 .
【考點】空氣組成的測定.
【專題】空氣與水.
【分析】(1)根據(jù)壓強的知識分析實驗現(xiàn)象;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結論,進行分析判斷;
(2)考慮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紅磷的量不足或者裝置氣密性不好,使氧氣不能全部消耗或者進入空氣,造成結果偏低;
(3)考慮剩余的氣體主要包括氮氣和稀有氣體等不支持燃燒的氣體,進行解答;
(4)考慮蠟燭燃燒的產(chǎn)物,進行分析.
【解答】解:(1)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是:紅磷燃燒消耗了瓶內(nèi)的氧氣,生成的是固體,使瓶內(nèi)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進廣口瓶,廣口瓶內(nèi)水面上升的體積就是廣口瓶內(nèi)原來氧氣的體積,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所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應該是:燒杯中的水將流入集氣瓶內(nèi)約到刻度1處;故填:燒杯中的水將流入集氣瓶內(nèi)約到刻度1處;
(2)若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紅磷的量不足或者裝置氣密性不好,使氧氣不能全部消耗或者進入空氣,造成結果偏低,故選A、B;
(3)實驗后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分析實驗結束后,可推測出氮氣的一些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①物理性質(zhì)為難溶于水;②化學性質(zhì)不燃燒,不支持燃燒.
(4)若將紅磷換成蠟燭,該實驗不能成功,原因是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氣壓差變化不大.
故答案為:
(1)燒杯中的水將流入集氣瓶內(nèi)約到刻度1處.
(2)A、B;(3)難溶于水;不燃燒,不支持燃燒.
(4)不能; 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氣壓差變化不大.
【點評】本題考查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測定、化石燃料的種類,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硒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原子核內(nèi)有34個質(zhì)子
B.是金屬元素
C.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78.96
D.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質(zhì)化和癌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8年6月14日是我國第三個“文化遺產(chǎn)日”.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遺產(chǎn),其制作過程主要屬于化學變化( )
A.
徽州石雕 B.
阜陽剪紙
C.
鐵鍛制的蕪湖鐵面 D.
松枝燒制的徽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變化中,前者屬于物理變化,后者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鐵生銹 自行車胎爆炸
B.燈泡發(fā)光 澄清石灰水久置變渾濁
C.蠟燃燒 紙張撕成碎片
D.礦石粉碎 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檢查如圖裝置的氣密性.當緩慢拉動活塞時,如果裝置氣密性良好,則能觀察到( )
A.注射器內(nèi)有液體 B.瓶中液面明顯上升
C.長頸漏斗內(nèi)液面上升 D.長頸漏斗下端管口產(chǎn)生氣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B.一切原子都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構成的
C.一切原子都包含著質(zhì)子、中子和核外電子
D.原子中不存在帶電荷的粒子,所以原子不顯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