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推理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思維方法,你認為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A.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所以純凈物一定由同種分子構成
B.單質都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所以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C.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
D.在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屬元素顯正價,則非金屬元素一定顯負價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成都外國語學校自主招生化學試卷(直升卷) 題型:填空題
實驗室獲取氮氣有很多種途徑,常見的3種方法是:
方法一:將氨氣通入灼熱的氧化銅粉末,得到純凈的氮氣和銅;
方法二:將空氣通過灼熱的銅,得到較純凈的氮氣和氧化銅粉末;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年成都外國語學校自主招生化學試卷(直升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變化過程一定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是( 。
A.燃燒 B.爆炸
C.顏色發(fā)生了改變 D.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科粵版 專題2.4 辨別物質的元素組成(第1課時)(練) 題型:單選題
下列元素符號和名稱書寫都正確的是( )
A. 碳C B. 鈉Ne C. 貢Hg D. 鋁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附屬初級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你已掌握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知識,請結合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①的名稱_____;
(2)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氧氣,則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已知過氧化鈉粉末與水反應可制取氧氣,但該反應比較激烈,則用此法制取并收集較干燥的氧氣時,最合適的裝置組合是_____;(填字母標號,從裝置A~F中選);
(3)G裝置可用作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此時氣體應從_____;(填a或b)口進入,此裝置驗滿氧氣的方法是_____;
(4)若實驗室用C裝置來制二氧化碳,寫出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_____;下圖甲裝置可用來測量生成的CO2的體積,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氣對實驗結果_____(填“有”或“無”)明顯影響;
(5)下圖乙裝置中,將二氧化碳緩慢通入豎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觀察到第_____(填序號)號棉球先變色,由此現(xiàn)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_____的物理性質,此棉球變色的原因是(用符號表達式表示)_____;
①④是紫色石蕊試液潤濕的棉球;②③是用石蕊試液染色并干燥后的棉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附屬初級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學習科學知識可以用來辨別“真”、“偽”,通過分析下列敘述屬于“真”的是
A.為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可在燈泡中充入氮氣
B.綠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學物質的食品
C.青少年缺鈣會得佝僂病和發(fā)育不良,因此鈣元素補充得越多越好
D.有人稱自己有特異功能,能將普通的銅、鋁轉變成黃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某興趣小組對石灰石樣品進行如下實驗取12g樣品放入燒杯中,將100g稀鹽酸分4次加入到燒杯中,充分反應后(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測得剩余固體的質量記錄如下。請計算:
次數(shù) | 1 | 2 | 3 | 4 |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 25 | 25 | 25 | 25 |
剩余固體的質量/g | 8 | 4 | 2 | 2 |
求:(1)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_______g;
(2)充分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qū)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對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質或用途,判斷正確的是(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 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作燃料
C. 金剛石和石墨的硬度都很大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和平區(qū)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現(xiàn)有Fe2O3和CuO的混合物Wg,在高溫條件下用足量的CO還原,得到金屬混合物2.4g,將生成的CO2氣體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產(chǎn)生白色沉淀5.0g,則W的數(shù)值為( )
A.7.4 B.4.6 C.3.2 D.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