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某同學操作如下,量筒放平,面對刻度,俯視液體凹液面最低處讀數(shù)為20mL,傾倒一部分液體后又仰視讀數(shù)為11mL,這位同學取出液體的體積是
A. 9mL B. 大于9mL C. 小于9mL D. 無法判斷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qū)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化學試卷 題型:探究題
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玻璃管中裝的是細銅絲。
(已知:銅 +氧氣 氧化銅;氧化銅是固體)
(1)若加熱前,兩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tǒng)中有30mL空氣,停止加熱冷卻到室溫后,理論上密閉容器中剩余的氣體的體積為_________mL,由此證明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______________。
(2)不同的同學在做上述實驗時結果差別較大,甲同學最后剩余氣體26mL,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實驗能否將銅絲換成木炭?__________________,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A. 鎂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體
B.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C. 鐵絲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D. 白磷在空氣中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白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興城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帶火星的木條一定能在含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復燃
B. 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由于生成物都是固體,所以可用鐵絲代替紅磷
C. 空氣中氧氣質量約占空氣總質量的21%
D. 空氣里氮氣、氧氣等分子均勻地混合在一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興城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某元素原子的第二層電子數(shù)是第一層與第三層電子數(shù)之和,該元素屬于
A. 金屬元素 B. 非金屬元素 C. 稀有氣體元素 D. 不能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興市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探究題
根據(jù)下列裝置,結合所給化學知識回答問題:
(1) 請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 小明用D、F裝置制取氧氣,D裝置試管中棉花團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用F裝置收集O2,當觀察到_____________現(xiàn)象時,證明氣體已集滿。當實驗結束時,小明先熄滅了酒精燈,忘記將導管從水中取出,在水未進入導管之前,他可采取的補救措施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常溫下可用銅和濃硝酸反應制取氣體二氧化氮氣體(化學式NO2,密度大于空氣,有毒),若要控制滴加液體的速率,可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從A-F中選填裝置編號);若用E裝置收集該氣體,其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圖乙裝置可以用來測量反應中生成的氧氣體積,在讀數(shù)時發(fā)現(xiàn)管中出現(xiàn)水面左低右高的現(xiàn)象,應將水準管______________(選填“上移”“下移”“不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興市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綠色化學”要求從根本上減少或杜絕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綠色化學理念的是
A. 對廢電池作深埋處理,清除其污染 B. 實驗室將廢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 化工生產中使原料盡可能地都轉化為產品 D. 實驗中未說明藥品用量時,取用較多量藥品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宜昌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信息分析題
下列事實說明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填寫物質的化學符號)。
(1)木柴在空氣中可以燃燒______;
(2)酥脆的餅干露置于空氣中變軟__________;
(3)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氣中放置,其表面生成一層白膜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