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用聞氣味的方法區(qū)別白酒和白醋 B. 用MnO2區(qū)分H2O和5% H2O2溶液
C. 用燃著的木條區(qū)分N2和CO2氣體 D. 用肥皂水鑒別蒸餾水與CaCl2溶液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密閉容器中含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后測得有關數據見下表。
物質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應前質量/g | 0.9 | 3 | 5 | 9 |
反應后質量/g | 待測 | 14 | 1 | 2 |
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待測的值為0.9 B. 甲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 丙、丁在反應中的質量比為4:7 D. 乙不一定是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幾位同學對蠟燭燃燒火焰的焰心進行了以下探究,請你完成其中的步驟:
(1)點燃蠟燭,將一根小木條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1s后取出,現象如圖A,這證明焰心________。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聯想到加熱物質時,必須使用酒精燈的________進行加熱。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細短玻璃管,發(fā)現玻璃管中無明顯現象(如圖B),在玻璃管的上口點燃,上口產生火焰,這說明焰心物質的性質是________。(寫一點)
(3)猜想和驗證
查閱資料:CO能將燒黑的銅絲變紅色。
猜想 | 操作 | 現象 | 結論 |
假設Ⅰ:焰心氣體含CO2 | 在未點燃的短玻璃管上口方罩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 | ________ | 假設Ⅰ不成立 |
假設Ⅱ:焰心氣體含CO | 用表面燒黑的灼熱銅絲迅速插入短玻璃管上口 | 燒黑的銅絲變成紅色 | ________ |
假設Ⅲ:焰心氣體只含石蠟蒸氣 | 取一根較長的細玻璃管,用濕冷毛巾包住中部,將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試用燃著的木條點燃. | ________ | 假設Ⅲ成立 |
取下長玻璃管,打開濕毛巾. | 導管中有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2018年“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是“實施國家節(jié)水行動,建設節(jié)水型社會”。下列做法中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 推廣節(jié)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提高生活用水效率
B. 進行水資源污染防治,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
C. 農業(yè)生產中使用浸灌方式灌溉莊稼,水分能充分吸收,有利節(jié)約用水
D. 樹立惜水意識,開展水資源警示教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級學期2019屆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12月份) 題型:計算題
家用漂白劑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其制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若要制備7.45kg的次氯酸鈉,則理論上需要氯氣(Cl2)的質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級學期2019屆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12月份) 題型:單選題
運載飛船的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是一種化合物 B. 由碳、氫、氮三種元素組成
C. 所含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0% D. 碳、氫、氮元素質量比2:8: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黃石地區(qū)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3月聯合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為回收一塊質量為40g的銅鋅合金中的銅,將該合金放入燒杯中,逐漸加入稀硫酸至不再產生氣泡時,恰好用去稀硫酸100g,燒杯內剩余固體27g。請完成下列計算:
(1)40g銅鋅合金中鋅的質量_____?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_____?(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黃石地區(qū)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3月聯合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廚房中的下列用品加入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鹽 B. 植物油 C. 蔗糖 D. 白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用化學用語表示:
五個氮原子_____;兩個氫氧根離子_____;碳酸鈉_____;正六價的硫元素_____;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