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團隊首次合成了單原子鉑催化劑,率先提出“單原子催化”概念. 單原子催化劑用于合成氣制造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觀示意圖.

(1)根據(jù)上圖物質轉化的微觀示意圖,判斷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填字母序號).

A.使用單原子催化劑能提高生成物的產(chǎn)量 B.該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變化

C.生成物甲醇屬于有機物 D.反應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構成.

(2)根據(jù)上圖寫出單原子催化劑用于合成氣制造甲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合成氣(CO和H2)在不同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質.如果僅用合成氣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質是 (填字母序號).

A.尿素[CO(NH2)2]B.葡萄糖(C6H12O6) C.甲醛(CH2O)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2017屆九年級中考第二次模擬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初中化學學習了很多化學反應,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B. 置換反應前后一定會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

C. 兩種化合物生成另外兩種新化合物的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

D. 化合反應的生成物一定不是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省南寧市2017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段考化學試卷 題型:信息分析題

“見著知微,見微知著”是化學思維方法。

(1)從宏觀知微觀。

①50mL水與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體積小于100mL,微觀解釋為____________;

②氣體X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氮氣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和____(填符號)。

(2)從微觀知宏觀。

①微粒A、B的對應元素處在元素周期表中第__周期;

②微粒A、B、C、D、E中,對應單質化學性質最穩(wěn)定的是_____(填編號,下同),屬于同一種元素的是___________;

③微粒E對應的元素化合價是______,微粒A、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④甲和乙在催化劑、高溫高壓條件下反應生成丙,三種物質微觀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省南寧市2017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段考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將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軟化 B.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C. 用洗米水澆花,以節(jié)約水資源 D. 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可減少水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甘肅天水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將含有NaCl雜質的某燒堿樣品10g完全溶于90g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入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在實驗過程中,溶液的pH與滴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1)求l0g該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

(2)求a點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計箅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甘肅天水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圖象中有關量的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


 


 


 


 

A.某溫度下,向一定量不飽和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晶體
 

B.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逐滴滴加水
 

C.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鹽酸
 

D.將水通電電解一段時間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甘肅天水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功能.其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硒屬于非金屬元素 B.硒原子核內有34個質子

C.硒原子核外有4個電子層 D.硒的相對原子質量是78.9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甘肅慶陽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下列實驗操作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是

A.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

B.在點燃氫氣之前先檢驗氫氣的純度

C.與滴瓶配套的膠頭滴管使用完畢,清洗后放回原瓶

D.稀釋濃硫酸時,將水沿玻璃棒慢慢注入濃硫酸中,并不斷攪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北京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④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約為

A.26% B.29% C.35% D.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