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化學實驗課上,老師為每組同學分別提供了一瓶氫氧化鈉溶液,讓他們用1%的稀鹽酸(密度為1.1g/mL)來測定其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甲組同學的實驗如圖1所示:在燒杯中加入5g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鹽酸,并不斷攪拌, 溶液pH的變化如圖2所示.請回答
(1)a點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有__________
(2)b點溶液中的溶質有__________________
(3)計算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qū)初三調研測試(二)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5分)國慶前夕,為了給氣球充氣,王老師與小明到實驗室制取氫氣,王老師將一定量的鋅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反應,充完氣球后,在錐形瓶中得到338g溶液,小明將338g溶液平均分成兩等份,做如下實驗:一份蒸發(fā)8g水,另一份加入2gZnSO4粉末,所得的兩份溶液質量分數(shù)相等,試問:
(1)上述制取氫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配得兩份溶液質量分數(shù)相等,其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_;
(3)設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根據(jù)反應后每份338g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列出求解(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稀硫酸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__(結果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鄭州市九年級適應性測試(二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有關物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SO2、NO2、CO、粉塵都是大氣污染物
B.煤、石油、天然氣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C.淀粉、油脂、維生素均是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
D.合金、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都是有機高分子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汕頭市九年級下學期第一階段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要使下圖裝置中的小氣球鼓起來,則使用的固體和液體可以是
①石灰石和稀鹽酸 ②鎂和稀硫酸
③固體氫氧化鈉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初三學業(yè)綜合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推斷題
(7分)下圖中的六個圓A、B、C、D、E、F分別表示六種物質,藍色溶液A與C反應能生成兩種沉淀,B為氧化物,C、D、E、F分別是碳酸鈉溶液、稀硫酸、氫氧化鋇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中的一種,E中溶質可用于生產(chǎn)洗滌劑。用“→”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用兩圓相切或“——”表示兩種物質可以發(fā)生化學反應,六種物質之間的部分反應及轉化關系如右圖所示。請利用初中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以下物質(或溶質)的化學式;(3分)
B________ E_______F________
(2)寫出C與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C→D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九年級下學期期中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6分)在《我與化學》活動中,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用含有少量MgCl2的NaCl固體配制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NaCl溶液.實驗步驟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
(1)在“溶液A”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操作2的名稱是 ,在“操作2”中,要用到的玻璃儀器除玻璃棒、燒杯外,還有 。
(3)加入“適量HCl”的目的是 。
(4)操作3是蒸發(fā),為了得到固體NaCl,應蒸發(fā)至 時停止加熱,該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九年級綜合測試(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物質按單質、氧化物、混合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A.金剛石、氫氧化鈣、礦泉水 B.氮氣、氧氣、硝酸
C.氬氣、二氧化碳、過氧化氫溶液 D.鋼、氧化鎂、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