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與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guān).
(1)水中魚類可以呼吸,因為水中溶有 ________。▽懟瘜W式).
(2)電解水產(chǎn)生氫氣和氧氣,證明水是由 ________組成的.
(3)天然水中含有許多雜質(zhì),凈化水的方法有:A.過濾B.蒸餾C.加明礬吸附沉降D.消毒殺菌E.活性炭層吸附.要把天然水凈化成生活用的自來水,將所選用的凈化方法按凈化過程排序(填序號) ________。
(4)飲用硬度過大的水不利于人體健康,生活中可通過 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O2;氫元素和氧元素;CAED;煮沸 【解析】 本題考查了氧氣的用途,電解水實驗的結(jié)論;水的凈化方法;硬水的軟化等,難度不大,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1)氧氣能供給呼吸。水中魚類可以呼吸因為水中溶有氧氣,氧氣能供給呼吸,其化學式為:O2; (2)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4.3 “水的組成” 過關(guān)檢測 題型:填空題
現(xiàn)有下列物質(zhì):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硫、冰水混合體、液氧、碳酸銨、空氣(除混合物之外均寫化學式)
(1)屬于單質(zhì)的是________
(2)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
(3)屬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4)屬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
(5)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
O2澄清石灰水、空氣SO2 ,H2OSO2 ,H2O,(NH4)2CO3O2 ,空氣 【解析】 (1)液氧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zhì),化學式是O2;(2)澄清石灰水、空氣,是由不同種物質(zhì)組成的,屬于混合物;(3)二氧化硫、冰水混合體,都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屬于氧化物,化學式是:SO2、H2O;(4)二氧化硫、冰水混合體、碳酸銨,都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柳州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方法,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
A. 有機物都含有碳元素,因此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屬于有機物
B. 溶液都由溶劑和溶質(zhì)組成,因此溶液都是混合物
C. 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因此所有化學反應都需要催化劑
D. 酸堿中和反應都生成鹽和水,因此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都是中和反應
B 【解析】 A、有機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屬于有機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等物質(zhì)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因為性質(zhì)與無機物相似,屬于無機物,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溶液都由溶劑和溶質(zhì)組成,因此溶液都是混合物,該選項說法正確;C、不是所有化學反應都需要催化劑,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但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例如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4.3“水的組成”練習題 題型:簡答題
含碳物質(zhì)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
(1)下列物質(zhì)中均含有碳元素,其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屬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A.金剛石
B.干冰
C.大理石
(2)干冰可作制冷劑,主要是利用了它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性質(zhì).
(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盡量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體現(xiàn)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理念.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 日常起居中,長時間不用電器時,要關(guān)閉電源
B. 減少使用私家車次數(shù),多乘公交或騎自行車
C. 講究衛(wèi)生,在餐廳用餐時,盡量多地使用一次性餐具.
(4)利用下圖裝置,驗證CO2的性質(zhì).
①甲中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紙花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
②乙中澄清石灰水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③丙中下方蠟燭先熄滅上方蠟燭后熄滅,此現(xiàn)象證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質(zhì).
A;B物理A,B紫色石蕊花變紅色;Ca(OH)2+CO2=CaCO3↓+H2O;密度比空氣大,不助燃. 【解析】 根據(jù)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和用途,物質(zhì)的分類進行分析解答。 (1)金剛石是由碳元素一種元素組成,屬于單質(zhì);干冰是固態(tài)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屬于氧化物;大理石的主成分是碳酸鈣,屬于混合物。所以硬度最大的是A,屬于氧化物的是B; (2)干冰可作制冷劑,主要是利用了...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4.3“水的組成”練習題 題型:簡答題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用你學過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純水,凈水時需加入明礬的目的是________ 。
(2)欲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zhì),需進行過濾操作,該操作過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
(3)生活中為降低水的硬度并殺滅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
(4)下圖為電解水的實驗。
①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 ,可用________ 檢驗儀器A中收集的氣體。
②電源開關(guān)閉合前,先將儀器A和與其相同儀器內(nèi)注滿水的目的是________ 和________ 。
③當電源開關(guān)閉合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
④該實驗能夠說明水是由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理論依據(jù)是________
⑤乙圖所示的現(xiàn)象與實驗事實不相符合,請用筆在乙圖中作出修改。________
加速沉降或吸附沉降; 引流; 煮沸; 試管; 帶火星的木條或燃燒的木條; 便于比較兩支試管產(chǎn)生氣體體積的比例 ; 防止收集的氣體不純; 2H2O2H2↑+O2↑;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或質(zhì)量守恒定律或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不變); 【解析】 試題1、凈水時需加入明礬的目的是加速沉降或吸附沉降; 2、過濾時使用玻璃棒引流; 3、生活中為降低水的硬度并殺滅水中病原生...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4.3“水的組成”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原料選擇不正確的是( )
A. 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
B. 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C. 用稀鹽酸和銅粉反應制取氫氣
D. 用雙氧水催化分解制取氧氣
C 【解析】 A、實驗室可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故選項說法正確. B、實驗室可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故選項說法正確. C、銅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弱,不能與稀鹽酸反應,不能用于制取氫氣,故選項說法錯誤. D、實驗室可用雙氧水催化分解制取氧氣,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4.3“水的組成”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鑒別下列各組物質(zhì),括號中選用的試劑或方法不正確的是 ( )
A. 澄清石灰水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二氧化碳) B. 水和醋(聞氣味)
C. 鹽酸溶液和氯化鈉溶液(酚酞試液) D. 碳酸鈣和高錳酸鉀 (觀察顏色)
C 【解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綏化市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關(guān)于2CO+O22CO2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一氧化碳加氧氣點燃等于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C. 兩個一氧化碳分子加一個氧分子等于兩個二氧化碳分子
D. 2g一氧化碳和1g氧氣反應生成2g二氧化碳
B 【解析】 試題由2CO+O22CO2可知,一氧化碳和氧氣點燃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每兩個一氧化碳分子和一個氧分子生成兩個二氧化碳分子;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就等于各物質(zhì)的微粒個數(shù)比,所以一氧化碳、氧氣、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1:2,化學反應中物質(zhì)的質(zhì)量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和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乘積的比值;一氧化碳、氧氣、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比為56:32:88.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貴州省安順市紫云縣天立雙語學校2018屆九年級下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下列為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回答問題:
(1)寫出帶有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②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填序號,下同),收集裝置是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鐵架臺集氣瓶BD2HCl+CaCO3═CaCl2+H2O+CO2↑ 【解析】 (1)熟記儀器的名稱;(2)實驗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反應不需要加熱,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夠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1)儀器①是鐵架臺;②是集氣瓶; (2)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熱,屬于固...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