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在pH=1的無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的一組是(  )
A.K+ Na+NO3- CO32-B.Cu2+ Na+ NO3-SO42-
C.Mg2+NH4+   NO3-   Cl-D.Na+   Ba2+   Cl- SO42-

分析 pH為1的水溶液顯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可知,若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水、氣體、沉淀,則能夠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題還要注意能得到無色溶液,不能含有明顯有顏色的銅離子、鐵離子和亞鐵離子等.

解答 解:pH為1的水溶液顯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氫離子和碳酸根離子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B、四者之間不反應,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銅離子為藍色,故選項錯誤;
C、四者之間不反應,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故選項正確;
D、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的共存問題,判斷物質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質之間能否發(fā)生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還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有單質生成
B.分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C.如圖表示的微觀變化過程中共有三種分子
D.實際參加反應的“”分子與“”分子的個數(shù)比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生活離不開水.凈化水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1)茶杯內的紗網(wǎng),可將茶葉與茶水分離,便于飲用,該設計利用的化學原理是過濾
(2)自制凈水器中常加入活性炭,用于除去水中的異味和色素.
(3)自來水生產過程中,常加入明礬,其作用是加速沉降,同時還必須進行消毒.ClO2是一種新型的自來水消毒劑,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4.
(4)目前部分農村的飲用水主要還是地下水.飲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體健康.為了降低水的硬度,建議村民在飲用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加熱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M元素跟氧化合的化合物為MO2,則M跟氯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MCl4(M的化合價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用①漏斗 ②試管 ③廣口瓶 ④膠頭滴管 ⑤酒精燈⑥細口瓶五種儀器的序號填空:用來盛放少量藥品進行化學反應的儀器是⑥;用于加熱的儀器是②; 儲存固體藥品的儀器是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實驗室利用如圖裝置進行組合,制取并收集氧氣.

(1)寫出標注儀器的名稱:a試管,b集氣瓶.
(2)若選擇①與⑤組合制取并收集氧氣,添加藥品為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反應后生成氧氣和氯化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實驗結束時,應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熱.
(3)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氣,下列組合可行的是AB(填選項,可多選).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
(4)選擇裝置②制氧氣,分液漏斗盛裝的藥品是過氧化氫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小科為研究質量守恒定律,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試管放入盛有10g16%的CuSO4溶液的錐形瓶里,如圖所示.傾斜錐形瓶直到使兩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A.產生藍色沉淀0.98g
B.所得溶液的Na2SO4質量分數(shù)大于9.5%
C.錐形瓶內物質總質量不變
D.所得的Na2SO4溶液質量與原CuSO4溶液質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甲乙小組按如圖1所示實驗探究蠟燭的燃燒產物,獲得了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
甲組:燒杯內壁有無色液滴
乙組:燒杯內壁有無色液滴,燒杯底部附著有黑色固體
【提出問題】同學們查閱教材實驗,得知無色液滴是水,
但黑色固體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黑色固體是碳
【實驗驗證】利用如圖2所示裝置,甲,乙小組的同學分別設計了以下方案進行驗證.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
甲組取少量該黑色固體于a中,通入空氣,點燃酒精燈加熱.黑色固體燃燒,發(fā)出紅光,b中溶液變渾濁.
乙組取少量該黑色固體于a中,通入氧氣(或O2),點燃酒精燈加熱.黑色固體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b中溶液變渾濁.
【分析與結論】
(1)實驗結束時,停止通入氣體,后續(xù)實驗操作順序應是BA(填字母序號).
A.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B.將試管b移走
(2)b中的實驗現(xiàn)象說明黑色固體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由此可推斷猜想正確,理由是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二氧化碳的碳元素一定來自黑色固體.
【實驗反思】
(1)進一步實驗發(fā)現(xiàn),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位置越低,產生黑色固體越多.查閱資料可知:蠟燭+氧氣(足量)→二氧化碳+水;蠟燭+氧氣(少量)→一氧化碳+水;…(反應條件均為“點燃”)由此推測乙組實驗產生黑色固體的原因是燒杯位置降低使氧氣的量減少,氧氣的量少到一定程度時蠟燭和氧氣反應產生黑色固體碳.
(2)甲、乙小組最終證明了蠟燭中一定含有C(填字母序號).
A.碳、氫和氧三種元素B.碳和氧兩種元素C.碳和氫兩種元素
(3)石蠟的主要成分為C25H52,寫出石蠟完全燃燒的符號表達式:C25H52+38O2$\frac{\underline{\;點燃\;}}{\;}$25CO2+26H2O.
【實驗拓展】
小組同學以“研究不同高度的蠟燭哪只先熄滅”為課題設計了以下實驗:
查閱資料: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實驗步驟:①點燃兩支高低不同的蠟燭②用一只大燒杯同時倒扣在兩支燃燒的蠟燭上,用秒表計時.③重復實驗四次,實驗記錄如下:實驗結論: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你得到的結論是在同樣大小的倒扣的燒杯中,較高的蠟燭燃燒的時間短;
實驗次數(shù)高蠟燭燃燒的時間矮蠟燭燃燒的時間
第一次23秒1826秒06
第二次23秒1924秒94
第三次20秒0221秒45
第四次15秒1619秒10
分析反思: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為什么實驗結果與我們的猜想不符呢?通過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原因可能是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溫度較高,密度較小,不易沉降到燒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燒杯的上部,致使高蠟燭先熄滅.學以致用:當室內發(fā)生火災,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伏低(填“直立”或“伏低”)身子前行尋找逃生出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海洋為人類提供了寶貴的自然資源.
(1)食用海魚攝取的主要營養(yǎng)素是蛋白質.
(2)右圖為海水淡化裝置,獲得的蒸餾水屬于B(填字母序號).
A.單質         B.化合物         C.混合物
(3)從海水中提取食鹽,采用的方法是蒸發(fā).
(4)資料:20℃時四種物質的溶解度如下:
物質NaClNH4HCO3NH4ClNaHCO3
溶解度/g36.021.637.29.6
計算:20℃時飽和食鹽水溶質質量分數(shù)26.5%.
用氯化鈉和碳酸氫銨(NH4HCO3)可制備碳酸氫鈉和氯化銨(NH4Cl),該反應可表示為:
NaCl+NH4HCO3═NaHCO3+NH4Cl.
按上述化學方程式反應,在20℃時,飽和食鹽水和飽和的碳酸氫銨溶液混合最可能產生沉淀的物質是NaHCO3; 從溶液中分離出該沉淀的操作是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