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兩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t1℃時,甲和乙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一定相等 |
B.t2℃時,用等質(zhì)量的甲和乙固體配制飽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質(zhì)量大于甲 |
C.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從t1℃升溫至t2℃,甲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比乙大 |
D.用降溫的方法一定能使甲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問答題
(4分)請用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油庫、面粉廠都要嚴禁煙火?
(2)某溫度下,華雪同學用純凈的氯化鈉固體配制好5%的氯化鈉溶液后,用pH計(精確測定溶液pH的儀器)測得該氯化鈉溶液的pH=6.5,于是得出氯化鈉溶液呈酸性的結(jié)論。你認為華雪同學的結(jié)論是否正確?若不正確,還需要增加什么對比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探究題
征得老師同意,愛動腦筋的小亮在實驗室對放置已久的NaSO3的樣品成分開展了探究:
【查閱資料】2Na2SO3+O2="2"
BaSO3+2HCl=BaCl2+H2O+SO2↑
【提出問題】鈣亞硫酸鈉是否變質(zhì)了呢?是全部變質(zhì)還是部分變質(zhì)呢?
【猜想】猜想1:樣品未變質(zhì)(即:樣品中含有Na2SO3)
猜想2:樣品全部變質(zhì)(即:樣品中只含 )。
猜想3 :樣品部分變質(zhì)(即樣品含中Na2SO3 和Na2SO4)
【實驗探究】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結(jié)論 |
①用少量粉末裝入試管,加少量蒸餾水溶解,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鹽酸,并不斷震蕩 | 現(xiàn)象A | 猜想2不成立 |
②取步驟①中少量的液體于試管中然后,操作Ⅱ | 有白色沉淀 | 猜想1不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KNO3和NaCl 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NaCl 的溶解度不受溫度的影響 |
B.t1℃時,100g KNO3飽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 |
C.t2℃時,KNO3和NaCl 的溶解度相等 |
D.采用降溫的方法可使KNO3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t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t1℃時,將a g甲和a g乙分別放入100 g水中,充分攪拌,然后升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t1℃時,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
B.升溫至t2 ℃時,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相等,甲溶液和乙溶液均不飽和 |
C.升溫至t3 ℃時,兩種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相等 |
D.升溫至t3 ℃時,甲溶液和乙溶液均不飽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時,甲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一定小于乙溶液 |
B.20℃時,可配制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30%的乙溶液 |
C.20℃時,100 g水中加入20 g甲可得到飽和溶液 |
D.50℃時,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溫至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市場上有一種罐裝飲料,在飲料罐的夾層中分別裝入一種固體物質(zhì)和水,飲用前搖動罐頭使它們混合,罐內(nèi)飲料溫度就會降低,這種固體物質(zhì)可能是( )
A.硝酸銨 | B.氫氧化鈉 | C.食鹽 | D.蔗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具體措施有:①加入氫氧化鈣;②升高溫度;③降低溫度;④加入水;⑤蒸發(fā)水。其中措施正確的是(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③⑤ | D.①②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a、b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圖。根據(jù)圖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tl℃時,a、b的溶解度都為20g |
B.t2℃時,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
C.a(chǎn)、b的溶液都可采用蒸發(fā)溶劑的方法析出晶體 |
D.a(chǎn) 、b的飽和溶液從t2℃降到tl℃ 時,都有晶體析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