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種不含結(jié)晶水的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t2℃時,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乙>甲>丙

B. 20 ℃時,將30 g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的質(zhì)量是80 g

C. 分別將t2 ℃時三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乙溶液中析出的固體質(zhì)量最大

D. 分別將t1 ℃時三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乙>甲>丙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學復習測試:第6講 空氣 氧氣 題型:單選題

如下圖是“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改進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氧氣無須提前制備和收集

B. 用塑料瓶代替集氣瓶,實驗更安全

C. 該裝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制備、干燥和檢驗

D. 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產(chǎn)生黑色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學復習測試:第12講 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 題型:填空題

同學們在科學實踐活動“多變的蠟燭”中完成了以下實驗。

(1)實驗一中,燃著的蠟燭會熄滅的是_____(填燒杯序號),結(jié)合滅火原理分析蠟燭熄滅的原因:_____。

(2)實驗二中,若玻璃管太長,則不易觀察到蠟蒸汽燃燒。其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2018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與鑒別 專項練習題 題型:簡答題

黃銅礦(主要成分CuFeS2)經(jīng)初步處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質(zhì)為Fe2(SO4)3、CuSO4及H2SO4。某同學通過廢鐵屑與溶液甲反應,制取補血劑原料碳酸亞鐵并回收銅。主要步驟如圖所示:

(1)Fe2(SO4)3與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xFe2(SO4)3+yFe===zFeSO4,其中x、y、z為化學計量數(shù),z的值為____。

(2)步驟Ⅰ中,生成銅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步驟Ⅰ中,廢鐵屑含有少量鐵銹,對產(chǎn)物的成分沒有影響,原因是____________。

(4)步驟Ⅱ中加入一種可溶性試劑可實現(xiàn)其轉(zhuǎn)化,從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分析,該試劑可以是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5)步驟Ⅲ回收銅的方法為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2018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與鑒別 專項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要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的少量雜質(zhì)(括號內(nèi)物質(zhì)為雜質(zhì)),下列實驗方案設計中,不合理的是

A. NaCl溶液(Na2SO4):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過濾

B. N2(O2):將氣體緩緩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

C. CaCO2(CaCl2):加水溶解一過濾一洗滌一干燥

D. KCl溶液(K2CO3):加入適量的稀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學復習測試:第8講 水和溶液 題型:簡答題

0.9%的氯化鈉溶液稱作生理鹽水。

(1)生理鹽水中的溶劑是 。

(2)若氯化鈉來配制100g0.9%的生理鹽水,需加水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學復習測試:第8講 水和溶液 題型:填空題

干黃花無毒,而鮮黃花有毒,是因為鮮黃花中含有秋水仙堿。純秋水仙堿易溶于乙醇,在冷水中易溶、熱水中難溶。

(1)秋水仙堿的乙醇溶液中,溶劑是________。

(2)秋水仙堿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學復習測試:第8講 水和溶液 題型:單選題

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下圖能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水分子未畫出)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學復習測試:第5講 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題型:單選題

不能從以下兩個化學方程式中獲取的信息是( )

反應①:2H2O2 2H2O + O2↑ 反應②:2KMnO4 K2MnO4 + MnO2 + O2↑

A. 反應①和反應②都有氣體生成 B. 反應①和反應②是在不同條件下進行的

C. 反應①和反應②都放出熱量 D. 反應①和反應②的反應物中都含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