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對比法”是實驗探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為了檢驗鐵生銹的條件,進行了如圖(略去其中的夾持裝置)所示三個對比實驗.一段時間后,①中鐵絲發(fā)生銹蝕且試管中液面上升,②和③中均無明顯變化,以下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
A.對比①②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氧氣參加
B.對比②③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水參加
C.對比①③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水參加
D.對比①②③可以說明鐵生銹必需水和氧氣同時參加

分析 根據(jù)已有的金屬的銹蝕的條件進行分析解答,鐵在與水和氧氣并存時易生銹,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①中鐵絲發(fā)生銹蝕且試管中液面上升,①中鐵絲與水和氧氣同時接觸;②和③中均無明顯變化,②中鐵絲不與氧氣接觸,③中鐵絲不與水接觸.
A.對比①②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氧氣參加,故正確;
B.②③沒有相同的條件,鐵絲均沒有銹蝕,無法得出一定要有水參加這一結論,故錯誤;
C.對比①③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水參加,故正確;
D.對比①②③說明鐵生銹必須是與水和氧氣同時存在,故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金屬的銹蝕條件的實驗探究,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碳+氧氣$\stackrel{點燃}{→}$二氧化碳;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鐵+氧氣$\stackrel{點燃}{→}$四氧化三鐵;
(3)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
(4)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行為對改善環(huán)境質量沒有積極作用的是(  )
A.植樹造林B.垃圾分類處理
C.開發(fā)太陽能D.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變化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生石灰吸水變成粉末B.用糧食發(fā)酵釀酒
C.金剛石刀具切割玻璃D.用鐵礦石在高爐中煉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溶液在日常生活、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用途.
(1)硬水給生活和生產(chǎn)帶來很多麻煩,生活中常用加熱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在電解水的實驗中,兩電極相連的玻璃管上方產(chǎn)生的氣體是氧氣和氫氣,一段時間后,氧氣和氫氣的質量比約為8:1.
(3)某同學在實驗室用氯化鈉固體和蒸餾水配制50g質量分數(shù)為6%的氯化鈉溶液時,涉及以下實驗步驟:A.溶解;B.稱量和量;C.計算;D.裝入試劑瓶貼好標簽.配制上述溶液正確的實驗步驟順序是CBAD(填序號).
(4)甲和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①在20℃時,甲和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②將60℃時等質量的甲和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到0℃,析出固體質量(不計結晶水)較少的是乙(填“甲”或“乙”).
③40℃時,在兩個分別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分別放入60g甲、60g乙,充分攪拌,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大小關系為甲大于乙(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請根據(jù)原子結構示意圖和微觀示意圖填空.

(1)如圖1,A、B是兩種微粒的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若A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則X=7.
②若B使某陽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則Y的數(shù)值可能是下列中的A(填字母序號).
          A.12            B.10               C.9                D.8
(2)在一定條件下,A、B能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C和D,其微觀示意圖如圖2,若D為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最大的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O2+4NH3$\frac{\underline{\;一定條件\;}}{\;}$2N2+6H2O.該反應中生成的C和D的質量比為27:14.
(3)請結合如圖3所示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寫出圖中C方框內甲、乙兩種粒子的符號:甲Na+、乙SO42-
②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上述反應的實質是H+(填離子符號,下同)和OH-結合成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對比歸納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請你參與下列探究活動并回答問題:

(1)如圖1,木炭在氧氣里燃燒比在空氣里燃燒更劇烈,說明影響木炭燃燒劇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氣的濃度.
(2)如圖2是小明同學設計的對比實驗,用于證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能否反應,小燕同學認為該實驗設計不符合對比實驗的基本原則,她的理由是變量不唯一;
(3)為探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小意同學作出了如圖所示A試管和B試管的對比實驗,發(fā)現(xiàn)B中固體可溶,A中固體幾乎不溶,該對比實驗說明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劑種類;小軍同學補充了如圖3C所示實驗,他向探究的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質種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將銅和氧化銅固體混合物粉末10g放入燒杯中,當加入100g質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時,氧化銅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試計算
(1)原混合物中氧化銅的質量
(2)反應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從原料及有關試劑分別制取相應的最終產(chǎn)物的設計中,理論上正確,操作上可行,經(jīng)濟上合理的是
( 。
A.C$\stackrel{點燃}{→}$CO$→_{△}^{CuO}$CO2$\stackrel{NaOH溶液}{→}$Na2CO3溶液
B.CaO $\stackrel{H_{2}O}{→}$Ca(OH)2溶液 $\stackrel{Na_{2}CO_{3}溶液}{→}$NaOH溶液
C.Fe $\stackrel{點燃}{→}$Fe2O3$\stackrel{H_{2}SO_{4}溶液}{→}$ Fe2(SO43溶液
D.Cu$\stackrel{AgNO_{3}溶液}{→}$ Cu(NO32溶液$\stackrel{NaOH溶液}{→}$ Cu(OH)2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