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的加熱袋常用于野外加熱食物。加熱袋中的固體粉末含鎂粉、鐵粉和氯化鈉,使用時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產(chǎn)生大量熱。實驗小組針對放熱過程中的反應原理展開探究。

【查閱資料】

常溫下鎂粉能與水發(fā)生置換反應,且放熱。

【進行實驗】

同學們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模擬實驗:分別取不同成分的固體粉末放入甲中,通過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 mL水,讀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溫度,實驗記錄如下表:

(實驗時的室溫為22.8℃)

實驗序號

A

B

C

D

E

F

固體成分

Mg

Fe

Mg+Fe

Mg+NaCl

Fe+NaCl

Mg+Fe+NaCl

乙中現(xiàn)象

少量肥皂泡,難以點燃

______

少量肥皂泡,難以點燃

較多肥皂泡,點燃有爆鳴聲

無肥皂泡

大量肥皂泡,點燃有爆鳴聲

混合物溫度

23.1℃

22.8℃

23.1℃

24.2℃

22.8℃

27.2℃

【解釋與結論】

(1)實驗B,乙中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

(2)實驗A證明了鎂粉與水能反應,完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2H2O=____+H2 。

(3)使鎂粉與水迅速反應并放熱的最佳方法是向鎂粉中加入_____________。

【反思改進】

(4)同學們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升高的溫度沒有達到食品加熱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同學們根據(jù)實驗結果進一步猜測,實驗F中的反應結束后,甲中剩余固體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鐵粉,檢驗其鐵粉存在的的實驗方案為:取少量固體混合物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 無肥皂泡 Mg(OH)2 鐵粉 食鹽 沒有保溫措施,熱量散失 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溶液變淺綠色,證明有鐵粉 B E

【解析】本題考查了實驗探究物質(zhì)的性質(zhì)或變化規(guī)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通過實驗資料和實驗分析,得到了正確的結論,要具體分析,綜合掌握

(1)鐵不能與水反應,鐵和水混合時,無肥皂泡產(chǎn)生;

(2)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反應前鎂原子、氫原子、氧原子的數(shù)目分別為1、4、2,反應后氫原子的數(shù)目為2,根據(jù)化學變化中原子的數(shù)目和種類不變,其余的原子可構成Mg(OH)2;故填:Mg(OH)2;

(3)通過分析表中各物質(zhì)之間的反應和升高的溫度可知,使鎂粉與水迅速反應并放熱的最佳方法是向鎂粉中加入FeNaCl;

(4)沒有保溫措施,熱量散失,固體較少、配比不合適等原因都會造成溫度上升不明顯,所以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升高的溫度不足以加熱食物,其可能的原因是:沒有保溫措施,熱量散失;

(5)鐵會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所以補充的實驗方案是:取少量固體混合物,向濾渣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固體溶解,有氣泡冒出,溶液變淺綠色,證明有Fe;

(6)B、E兩個實驗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溫度沒有明顯升高,說明NaCl溶于水沒有熱量的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常見的鹽的組成填表:

名稱

化學式

陰離子

陽離子

氯化鈉

_____

_____

_____

碳酸鈉

_____

_____

_____

碳酸氫鈉

_____

_____

_____

碳酸鈣

_____

_____

_____

硫酸銅

_____

_____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學生,發(fā)現(xiàn)金屬R不在初中學到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該小組為了了解R與常見金屬鋁、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進行如下探究活動:

(做出猜想)他們考慮到鋁的活動性比銅強,對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AlCuR;猜想二:AlRCu;猜想三:_____。

(查閱資料)R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通常顯+2價,鹽溶液呈藍色:硫酸鋁、氯化鋁、硝酸鋁的溶液均為無色。

(實驗探究)為了探究哪一種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針對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設計實驗方案并展開實驗探究。

猜想

主要操作

主要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猜想一

打磨R絲,并將其插入到硫酸銅溶液中

_____

猜想一不成立,R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_____

猜想二

打磨粗細相同的R絲,鋁絲、銅絲,分別將他們插入到相同體積和溶液質(zhì)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中

①R絲表面產(chǎn)生氣泡緩慢,溶液有無色逐漸變成藍色

鋁絲表面產(chǎn)生氣泡較快

銅絲表面沒有氣泡產(chǎn)生

猜想二成立

猜想三

將未經(jīng)打磨的鋁絲插入到R的鹽酸溶液中

_____

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究竟哪種猜想成立?三位同學經(jīng)討論交流,一致認為丙同學的操作及結論有誤,理由是_____

(拓展探究)實驗結束后,老師告訴同學們,金屬鋁也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放出一種氣體。為了解該氣體的成分,實驗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做出猜想)小紅猜想是氧氣;小敏猜想是氫氣。

(實驗探究)小紅和小敏針對自己的猜想,分別用如圖裝置設計以下實驗方案

1)小紅待反應一段時間后,將_____;否則不是O2

2)小敏待反應一段時間后,將_____;否則不是H2

(得出結論)查閱資料知,鋁、氫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氣和偏鋁酸鈉( NaAl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碳酸氫鈉受熱易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充分加熱10 g含碳酸鈉的碳酸氫鈉固體,反應前后固體中鈉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之比為7:10,則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之和為__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實驗必須按規(guī)范進行操作,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的是(

A. CO2驗滿B. 收集O2

C. 滴加液體D. 測溶液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請結合該圖1回答問題:

1_____℃時,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質(zhì)是_____(填或者)。

3)可使甲物質(zhì)從其飽和溶液中結晶析出的方法是_____。

4t2℃時,分別將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甲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乙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

5)小明同學用甲物質(zhì)進行如圖實驗:

①實驗過程中,BC、D對應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的是_____。

②向B對應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固體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固體析出。你認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

③兩種物質(zhì)溶解度關系為乙>甲時的溫度為t,由圖可知t的取值范圍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丙、丁四種物質(zhì)在反應前后的質(zhì)量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反應前丙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5%

B. 甲一定是化合物

C. 丁一定是催化劑

D. 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市盛產(chǎn)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某同學為了測定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進行了如下實驗。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樣品研碎,和100g濃度為15%的稀鹽酸放入燒杯中。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對燒杯及其中的剩余物進行了五次稱量,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假設反應勻速進行;雜質(zhì)不溶于水,也不與稀鹽酸反應,燒杯的質(zhì)量為25g)。請計算:

反應時間/s

20

40

60

80

100

燒杯和藥品質(zhì)量/g

146.7

143.4

m

141.2

141.2

1)表中的“m”_____g;

2)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類、類比是學習化學常用的方法.

1)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初中化學課上做過許多實驗,例如:

A

B

實驗C

堿式碳酸銅性質(zhì)的探究

甲烷性質(zhì)的探究

鐵釘銹蝕條件的探究

金屬活動性的探究

燃燒條件的探究

若按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分類,應將實驗C歸為①_____組(填“A”“B”),理由是②_____

2)酸和堿反應能生成鹽和水.若是強酸和強堿反應.則生成鹽溶液顯中性,若是強酸和弱堿反應生成的鹽溶液則顯酸性,同理,弱酸和強堿反應生成鹽溶液則顯堿性.請根據(jù)所學的知識推測:硫酸銨溶液是強酸和弱堿反應生成的鹽溶液顯①_____(選填酸性”“堿性中性),氯化鉀溶液是強酸和強堿反應生成的鹽溶液顯②_____(選 酸性堿性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