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制氧氣時,試管炸裂了,造成試管炸裂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未給試管均勻預熱
B.加熱時試管與燈芯接觸
C.加熱前試管外壁沾有水珠
D.收集完氧氣,先從水中取出導管再撤酒精燈
【考點】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
【專題】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根據(jù)造成試管炸裂可能原因有:1.加熱前沒有給試管預熱,受熱不均勻;2.試管外壁有水,加熱時沒擦干;3.試管接觸到燈芯;4.試管口部高于試管底部,導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5.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氣后,先撤酒精燈.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據(jù)造成試管炸裂可能原分析,
A、未給試管均勻預熱會造成試管炸裂;
B、加熱時試管與燈芯接觸,試管受熱不均勻,會造成試管炸裂;
C、試管外壁有水,加熱時沒擦干,會造成試管炸裂;
D、排水法收集完氧氣,先從水中取出導管再撤酒精燈不會造成試管炸裂;
答案:D
【點評】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了解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的方法.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工業(yè)上煉鐵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鐵的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如圖裝置進行實驗探究,請按要求填空:
(1)做實驗時應該 (填“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熱”或“先加熱再通一氧化碳”),目的是 .
(2)玻璃管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化學方程式是 (3)如圖導氣管口放置點燃酒精燈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實驗操作或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實驗剩余的藥品不能放回原瓶
B.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C.將pH試紙放入待測液中,測定溶液的pH
D.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檢驗氧氣是否集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明要用100 g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來制作“葉脈書簽”.如圖是他配制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操作示意圖.
(1)量取所需要的水應選擇 (選填“10 mL”、“50 mL”或“100 mL”)量筒.
(2)指出圖中的一處操作錯誤: .
(3)用上述圖示的序號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順序: .
(4)配制好的氫氧化鈉溶液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xiàn)將X、Y兩種金屬片分別插入硫酸銅溶液中,X無明顯變化,Y表面有銅析出,則X、Y、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A.X>Y>Cu B.Cu>X>Y C.Y>Cu>X D.X>Cu>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湘西地區(qū)食物中缺乏某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為解決這一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問題,政府在食鹽中都添加了KIO3,請問在食鹽中添加KIO3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一個密閉容器內有A、B、C、D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下列說正確的是( 。
物質 | A | B | C | D |
反應前質量/g | 4 | 6 | 111 | 4 |
反應后質量/g | 待測 | 15 | 0 | 84 |
A.該密閉容器中發(fā)生的化學變化屬于分解反應
B.密閉容器中發(fā)生的化學變化屬于化合反應
C.反應后密閉容器中A的質量為22g
D.該反應中A、B、C、D四種物質的質量比為4:6:11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年6月,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神舟九號”實現(xiàn)了與“天宮一號”的載人交會對接.讓我們一起解讀“神九”:
(1)為航天員提供的“人造空氣”中含有體積分數(shù)為70%的氮氣、20%以上的氧氣、少量二氧化碳等氣體.某同學對“人造空氣”的分析如下:①人造空氣中氮氣含量比空氣中氮氣含量低;②氮氣沒有任何作用,可不添加;③改成純氧氣更有益于航天員呼吸;④沒有污染物.其中正確的是 .
(2)“神九”載人飛船所用液態(tài)燃料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的混合物,發(fā)射時,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發(fā)生劇烈反應,反方式如下:C2H8N2+2N2O4=2CO2+4H2O+3X,其中X的化學式為 .
(3)為防止載人飛船在高溫烘烤下表面被氧化,在載人飛船表面涂了一層納米硅酸鹽涂料.這種涂料應具有哪些性質? .三位宇航員所穿的航天服中有廢氣處理系統(tǒng).先讓廢氣進入一個裝有活性炭的盒子除去臭氣,這一過程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