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品牌礦泉水,七外包裝上部分文字說明如圖所示,氫回答下列問題。
(1)氯化鉀中氯離子的符號是_______
(2)硫酸鎂的化學式是_________
(3)標出偏硅酸(H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價_______
(4)25℃時,該礦泉水呈__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堿性”)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楊浦區(qū)2019屆九年級第二學期二?荚嚮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使用下列試劑能將氯化鈉、碳酸鈉、氯化鋇三種溶液鑒別出來的是( )
A. 稀硫酸 B. 氯化鈉溶液 C. 鐵片 D. 氫氧化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Cu、Cu+、Cu2+三種微粒,都有相同的( )。
A. 核電荷數(shù) B. 核外電子數(shù) C. 電荷數(shù) D. 化學性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煙臺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飲食健康是人民群眾普遍的生活需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碘元素攝人量不足易患骨質(zhì)疏松癥
B.維生素C缺乏會引起夜盲癥
C.醬油中添加鐵元素有助于預防缺鐵性貧血
D.奶茶中添加塑化劑使其口感更加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兩個燒杯中分別盛裝X、Y的飽和溶液,兩只試管中分別裝有NaOH和NH4NO3固體,向兩只試管中分別滴加適量水,現(xiàn)象如圖一所示,結(jié)合圖二回答下列問題
(1)Y的溶解度曲線為_____曲線
(2)X和Y的飽和溶液分別從t2℃降溫到t1℃,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序號)
A X>Y B X=Y(jié) C X<Y、D 不能確定
(3 ) t3℃把80g物質(zhì)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攪拌、靜置,形成的是_____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目前,許多燒烤店都改用機制炭作燃料,引燃機制炭可以使用固體酒精,蓋滅機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
A. 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
B. 炭灰可以隔絕空氣而使機制炭熄滅
C. 機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D. 酒精的燃燒會升高機制炭的著火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圖1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其中與集氣瓶相連的壓強傳感器等電子設備能將集氣瓶內(nèi)氣體壓強精確地記錄并保存下來.圖2、圖3是用該裝置測得的紅磷和木炭分別在集氣瓶中燃燒的壓強﹣時間關系圖(該裝置氣密性良好,p0是集氣瓶內(nèi)初始氣壓,p和p′分別是反應結(jié)束后恢復到室溫時集氣瓶內(nèi)的氣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燃燒匙內(nèi)所裝紅磷或木炭的多少對實驗結(jié)果無影響
B.反應開始時集氣瓶中壓強瞬間變大的是由燃燒放熱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為紅磷的著火點比木炭低
D.由圖3可推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向AgNO3和Cu( NO3) 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得到濾渣和濾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有( )
A. 濾渣中一定有Ag,濾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Cu(NO3)2、AgNO3
B. 當濾液為藍色時,濾渣中一定有Cu、Ag,一定沒有Zn
C. 向濾渣中加入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則濾渣中一定有Zn、Cu、Ag
D. 當濾液為無色時,則濾液中只有Zn(NO3)2,濾渣中一定有Cu、Ag,可能有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蘭州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畢業(yè)診斷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我國下列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質(zhì)的應用中,發(fā)生的不是化學變化的是( )
A. 甲醇低溫所制氫氣用于新能源汽車
B. 氘、氚用作“人造太陽”核聚變?nèi)剂?/p>
C. 偏二甲肼用作發(fā)射“天宮二號”的火箭燃料
D. 開采可燃冰,將其作為能源使用于新能源汽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