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壓吸附法的原理是利用分子篩吸附氮氣和氧氣能力的差異將二者進行分離。在吸附塔中,通過加壓與減壓的交替循環(huán),可以使分子篩重復使用,部分過程的示意圖如下。

(1)分子篩中發(fā)生的變化是 (填“物理變化”或者“化學變化”)。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A.變壓吸附法制取的氧氣中含有稀有氣體

B.變壓吸附法制取的氧氣中含有二氧化碳

C.分子篩對氮氣的吸附能力與吸附塔內(nèi)氣體壓強有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廈門市五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現(xiàn)有實驗室制取氣體的部分裝置,請結合所學化學知識,回答有關問題:

(1)請寫出圖中標有字母的儀器名稱:a________; b_______。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應選用發(fā)生裝置_______(填字母),還需做的一點改動是________,否則水槽中的水將變成紫紅色;收集純凈的氧氣最好選用_______(填字母),若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氧氣,則驗滿的方法_____________。

(3)實驗室可用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固體共熱,制取密度比空氣小,易溶于水的氨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如下:氯化銨 + 氫氧化鈣氯化鈣 + 水 + 氨氣,如果要制取氨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_(填標號,下同), 選用 F 裝置收集氨氣應從______端(填“m”或“n”)進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墾利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過程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 加熱使石蠟熔化 B. 用木材制家具 C. 用糧食釀酒 D. 用玉石雕刻印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北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化學用語書寫正確的是

A. 2個氫分子2H B. 2個銨根離子2NH4+ C. 鈷元素 CO D. 3個氧原子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化學小組受英國科學家法拉第《蠟燭的化學史》的啟發(fā),對蠟燭的燃燒過程進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閱資料)

硫酸銅(CuSO4)是一種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變?yōu)樗{色。

(進行實驗)

(1)實驗I得到的結論是

(2)補全實驗II的實驗現(xiàn)象: 。

(3)實驗III中,硫酸銅粉末的作用是 ;得到“蠟燭燃燒的產(chǎn)物中含有二氧化碳”這一結論所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 。

(4)依據(jù)實驗III,可以得到的關于蠟燭的元素組成的推論是 。

(反思與評價)

(5)實驗III是該小組同學對如右圖所示實驗的改進。與如圖所示實驗相比,實驗3的優(yōu)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在水、銅和氯化鈉3種物質中,由分子構成的是________;氯化鈉是由___________構成。

(2)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____種元素組成,其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最普通的物質之一。18世紀末,人們就開始了對水的組成的研究。

(1)后來,科學家進一步利用電解水實驗(如圖所示)證明水的組成,實驗中得到氧氣的試管是____(填“1”或“2”)。 通電一段時間后,試管1、2中所收集的氣體體積比為_______。

(2)基于電解水實驗,可得出的關于水的組成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痉磻愋蜑開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個氫分子的是

A. 2H B. 2H+ C. H2O D. 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汞(Hg)屬于非金屬元素

B. 鎂元素與氧元素的本質區(qū)別是核電荷數(shù)不同

C.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鐵

D. 與元素化學性質關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