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210387  210395  210401  210405  210411  210413  210417  210423  210425  210431  210437  210441  210443  210447  210453  210455  210461  210465  210467  210471  210473  210477  210479  210481  210482  210483  210485  210486  210487  210489  210491  210495  210497  210501  210503  210507  210513  210515  210521  210525  210527  210531  210537  210543  210545  210551  210555  210557  210563  210567  210573  210581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整理化學藥品柜時,發(fā)現(xiàn)有一瓶標簽受損的無色溶液(受損標簽如圖所示)。咨詢實驗老師得知,這瓶無色溶液是一種常用的鹽溶液。小組同學對這瓶溶液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這瓶無色溶液是什么物質的溶液?

(猜想與假設)小組同學提出了如下假設:

①碳酸鈉溶液;②硫酸鈉溶液;③氯化鈉溶液

(討論交流)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同學經(jīng)過討論,認為有一條假設不合理。

(1)請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設并說明不合理的理由_____。

(查閱資料)硫酸鋇既不溶解于水又不溶解于酸;碳酸鈉溶液呈堿性;Ba(OH)2 的化學性質與 Ca(OH)2相似。

(進行實驗)小組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請你完善小組同學的“相互評價”。

組次

實驗操作

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與結論

同學相互評價

第 1 組

產(chǎn)生白色沉淀,第 1 組同學認為猜想②成立

第 2 組同學認為此方案結論不正確。

(2)你認為其理由是硫酸鋇和_____都不溶于水。

第 2 組

試管中無明顯現(xiàn)象,第2 組同學認為猜想

②成立。

第3組同學認為此方案結論不正確。

(3)你認為其理由是_____。

第 3 組

溶液無明顯變化,第

3 組同學認為猜想②成立。

第 1 組同學認為此方案結論正確。

(4)你認為實驗中用點滴板比試管具有更多的優(yōu)點是_____

(寫 1 條即可)。

(實驗反思)針對上述情況,小組同學總結了取用藥品時的各種注意事項。

(5)你認為傾倒液體藥品時,要注意標簽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下圖所示,甲、乙是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4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

B.60℃時,在100g甲的飽和溶液中,含溶質甲60g

C.采用降溫的方法可將乙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

D.4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治理汽車尾氣所涉及反應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中單質的化學式為N2

B.該反應將有毒的氣體轉化成了無毒的物質,有效降低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

C.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D.反應前后原子個數(shù)不變、分子個數(shù)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是實驗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氣體的裝置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實驗室用雙氧水制取氧氣,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裝置②

B. 實驗室收集氧氣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裝置③,氣體從導管b進入

C. 實驗室干燥氧氣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裝置④,氣體從導管a進入

D. 實驗室收集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圖⑤臨時存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1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人類史上第一次實現(xiàn)了月球背面著陸。在月球廣泛分布的巖石中,蘊藏著豐富的鈦、鎳等礦產(chǎn)。元素周期表中鈦、鎳兩種元素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對圖中信息解釋不正確的是( 。

A. 鈦、鎳均屬于金屬元素

B. 鈦原子核內中子數(shù)為22

C. 鎳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28

D. 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8.6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楊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無明顯變化,他和小組同學以“酸與堿能否發(fā)生反應”為課題進行了科學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一] (1)NaOH溶液中先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再滴入稀硫酸,觀察到溶液由____________色變?yōu)闊o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繼續(xù)往上述試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斷振蕩,如果觀察到_____________現(xiàn)象,證明了滴加的稀硫酸過量。

[實驗二.]按照“證明反應后NaOH消失了”這個角度,同學們又設計了實驗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鹽酸同樣證明了酸和堿能發(fā)生反應,其中試劑丙是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無明顯現(xiàn)象,CO2 NaOH溶液能否發(fā)生化學反應呢?小組同學對此繼續(xù)探究。

[查閱資料]常溫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質 溶解性 溶劑

氫氧化鈉

碳酸鈉

極易溶

易溶

乙醇

易溶

微溶

[實驗三]小組同學設計了多角度驗證CO2NaOH溶液反應的實驗,如實驗三圖所示 (裝置已連接好,氣密性良好,止水夾ab已關閉,部分儀器已略去)。.

[溫馨提示] CO2與乙醇不反應,本實驗條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計。

(1)把注射器I中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滿CO2的三口燒瓶中,輕輕振蕩,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把導管d移出石灰水,打開止水夾ab,再從導管C端往三口燒瓶中鼓入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過了一段時間后,先把導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著關閉止水夾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鹽酸注入三口燒瓶內,觀察到三口燒瓶中產(chǎn)生氣泡,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此實驗從_______________角度證明了CO2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

[總結歸納]對于無明顯現(xiàn)象的反應,可以通過改變實驗裝置,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觀察到明顯的反應現(xiàn)象,從而判斷反應的發(fā)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初中化學的一些基本實驗。請回答相關問題:

(1) A中紅磷一定要足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實驗中a管中生成的氣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實驗過程中,當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停止加熱;

(4) D中酒精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閃鋅礦(主要成分為ZnS)經(jīng)焙燒得鋅焙砂,鋅焙砂主要含ZnO、ZnFe3O4, 以及少量FeO、CuO,工業(yè)上用其制備金屬鋅,具體過程如圖所示。

(1)操作X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

(2) ZnFe3O4可看作兩種氧化物的結合,它與稀H2SO4反應生產(chǎn)兩種鹽,分別是ZnSO4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3)寫出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________________(“是”或“不是”)屬于復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基礎與常識.

(1)烹調食物所用燃料天然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2)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離子種類如圖1所示(其中表示不同離子)。則“”與“”反應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填物質名稱)。

(3)氫氟酸(HF)能刻畫玻璃,其中有一個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

(4)氫能是一種極具發(fā)展?jié)摿Φ那鍧嵞。以太陽能為熱源,熱化學硫碘循環(huán)分解水是一種高效、無污染的制氫方法。其反應過程如圖2所示。寫出反應Ⅰ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現(xiàn)在流通的人民幣硬幣,一元幣為鋼芯鍍鎳(Ni), 伍角幣為鋼芯鍍銅合金,一角幣為鋁合金或不銹鋼。

(1)鑄造以上硬幣用到的材料都是_______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屬材料”)。

(2)以上硬幣涉及到Fe、Cu、Al、 Ni (),已知Ni能夠發(fā)生如下反應: 這兩個反應的基本類型都是________________;四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號表示)。

(3)某些貧血病人需要補鐵,這里的“鐵”指的是____________(從元素、原子、單質中選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