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四位同學在做“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時,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具體如下:
1號試管:加入的是饅頭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攪拌;
2號試管:加入的是饅頭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攪拌;
3號試管:加入的是饅頭塊和2毫升唾液,但不攪拌;
4號試管:加入的是饅頭碎屑和2毫升唾液,也不攪拌.
他們最后都將試管放入37℃的溫水中保溫10分鐘,取出冷卻后分別加入2滴碘液,搖勻后觀察試管中的顏色變化.請問:
(1)1號管模擬了口腔中牙齒、舌和唾液的作用,其他試管是1號管的對照實驗,其他三個對照實驗中,________號管有不妥之處,應(yīng)該做怎樣的修改?________.
(2)實驗結(jié)果中,沒有變藍的試管編號是________,原因是淀粉在________的作用下變成了________.
(3)4號試管的實驗結(jié)果可以說明________對食物消化的促進作用.
解:(1)第3種處理是將饅頭塊與清水放入試管中不攪拌,這與第一種處理形成的對照實驗會存在多個變量,跟其它任何一種處理方法也不會形成對照實驗,因此第3種處理方法沒有必要.
(2)1號試管中的饅頭碎屑與唾液充分混合,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轉(zhuǎn)化成了麥芽糖,遇碘不變藍.2號試管中沒有唾液,清水中不含任何消化酶,淀粉不會發(fā)生變化.3號試管饅頭塊與唾液的接觸面積小,只有一部分淀粉發(fā)生了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2、3號試管會變藍.
(3)4號試管的實驗結(jié)果可以說明 胃腸的蠕動 對食物消化的促進作用,牙齒的咀嚼可以把食物磨碎,從而可以減輕胃腸的負擔,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屬于物理消化,可以使食物與消化液充分的混合,從而增大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可以更好地進行化學消化.
故答案為:
(1)3;加入的是饅頭塊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攪拌
(2)1; 唾液淀粉酶;麥芽糖
(3)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
分析: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能將食物磨碎,并與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能將淀粉轉(zhuǎn)化成麥芽糖.
點評:淀粉遇碘變藍,用碘液作試劑,可以檢驗淀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