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人的性別由性染色體決定。女性體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 )
A.XX B.YY C.XY D.Y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示為細胞的部分生理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①過程使細胞數(shù)目增多 B. ②過程使細胞體積增大
C. ③過程使細胞種類增多 D. 只有受精卵發(fā)育成幼體過程中才存在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小組同學采集水樣,研究某水域中的草履蟲等微小生物。請回答:
(1)小組同學調查水域中單細胞生物的種類,需要使用________對水樣中的微小生物進行放大觀察;分離草履蟲的方法有牛肉汁引誘法、酸堿鹽驅趕法,這些方法利用了草履蟲具有________的特征。
(2)在草履蟲培養(yǎng)液中添加紫薯過濾液,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草履蟲食物泡內有紫色的淀粉顆粒,而細胞質中卻沒有顏色。推測淀粉顆粒________(能/不能)隨意通過草履蟲表膜進入細胞,草履蟲的營養(yǎng)方式為________養(yǎng)。
(3)小組同學觀察到一種快速游動的綠色單細胞生物,把數(shù)條棉花纖維覆蓋在載玻片中央的液體中,目的是限制這種生物的________范圍,方便觀察。它的基本結構與草履蟲相似,都有細胞膜、________和細胞核,除此之外,體內還有一個杯狀葉綠體,推測它的營養(yǎng)方式與上述草履蟲________(相同/不同)。
(4)小組同學曾為柵列藻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爭論不休。這次在水樣中觀察到柵列藻,同學們將其分離出來單獨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多個細胞排成一列的柵列藻分散成了單個細胞,各自獨立生活,完成各項生命活動。這一發(fā)現(xiàn)支持下列哪一觀點:________。
觀點一:柵列藻是單細胞生物
觀點二:柵列藻是多細胞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果蠅分布廣、易飼養(yǎng)、繁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強,染色體數(shù)目少,有眼色、翅型、體色等多種性狀,是遺傳學的模式生物。遺傳學家摩爾根以此為實驗材料,揭示出了遺傳學重要定律。請分析回答:
(1)果蠅體細胞中有四對染色體,其性別決定方式與人類相同,由X、Y染色體決定,請寫出雄性果蠅體細胞染色體組成_____,雌性果蠅生殖細胞染色體組成_____。
(2)親代的基因通過_____作為“橋梁”傳遞給子代。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過程中,體細胞內每對染色體中的_____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
(3)果蠅在發(fā)育過程中,需要經歷不食不動的蛹期,其發(fā)育過程屬于_____。
(4)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長翅果蠅的幼蟲在25℃環(huán)境下發(fā)育成長翅果蠅;在35~37℃環(huán)境下,部分幼蟲發(fā)育成殘翅果蠅,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狀表現(xiàn)是_____和_____共同作用的結果。
(5)生殖過程中,細胞核中染色體數(shù)量的變化_____。
A.2n→n→2n B.n→+2n→n C.n→a→n D.2n→+2n→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人體心臟結構圖,請據(jù)圖回答:
(1)請?zhí)顚懗鲂呐K各腔名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圖表示心室_________(填寫收縮或舒張),血液泵至_______血管;心臟四腔中流動脈血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寫序號);和①④相連的血管是__________脈,和②③相連的血管是_______脈;血液在①和②內的流動方向是___________→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晴天的上午,張娟設計的實驗裝置,請你據(jù)圖回答:
(1)下午打開口袋時,迅速把一支將熄滅的火柴伸進袋內,火柴復燃了,說明袋內___較豐富,這是_____作用的結果。
(2)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緊袋口,第二天天亮就打開袋口,迅速伸進一支燃著的火柴,火柴熄滅了,說明袋內的_____較豐富,這是_____作用的結果。
(3)在實驗過程中,塑料袋內壁出現(xiàn)水珠,是葉片進行____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這些水分是通過莖的木質部的_____(“導管”或“篩管”)自下往上運輸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